剧中人物

作品数:1437被引量:52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黄涛苗棣韩晗杨洪涛沈浮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戏剧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特赦》看传奇剧中人物塑造与情境构建被引量:1
《戏剧文学》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张永明 
2018年12月,国家话剧院《特赦》一经上演就获得了广大专家学者和众多戏剧观众的好评。该剧剧情极致、冲突激烈,是传奇剧作品的典型作品。本文从该剧的文本呈现和舞台表现角度,探讨此类作品如何在强化外部事件、营造激烈的矛盾冲突的基...
关键词:《特赦》 中国国家话剧院 戏剧情境构建 
在游戏中透视人生——看北京人艺演出《洋麻将》有感被引量:2
《戏剧文学》2016年第10期20-22,共3页刘平 
看了北京人艺演出的话剧《洋麻将》,给人的印象是:看了这个戏你才会知道,什么样的话剧是优秀作品,什么样的演员是优秀演员,什么样的舞台创造是精致的艺术创造。假如你开始看这个戏还有些漫不经心的话,那么,不下十分钟你就会被剧情深深...
关键词:北京人艺 透视人生 艺术创造 培恩 出生活 人物形象 就这样 后半生 婆离 剧中人物 
关于《丝路长歌》
《戏剧文学》2015年第6期13-15,共3页李宝群 
《丝路天歌》已在宁夏首演,这个剧本的创作前后长达两年时间,一路走来,也如剧中人物一样,穿越了漫漫风沙茫茫大漠,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苦的道路。这是一次命题创作,宁夏方面希望搞一部反映宁夏大地上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发展,表现民族团...
关键词:题材范围 中国梦 羌人 汉唐文化 剧中人物 戏剧冲突 精神家园 人物命运 唐中期 寻梦 
历史真实与舞台真实——从大型现代吕剧《回家》人物造型谈起
《戏剧文学》2015年第3期133-137,共5页潘健华 徐琳 
大型现代吕剧《回家》讲述了山东籍台湾老兵几年间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帮助百余位老兵叶落归根的故事。整部剧充满着台湾老兵对故土和亲人思念的强烈情感,洋溢着浓厚的“家国意识”和“国土情怀”。作为承担人物造型总设计,笔者首先...
关键词:历史真实 人物造型 家国 《回家》 角色形象 空间跨度 山东菏泽 人物形象 剧中人物 生活真实 
传统戏曲如何实现与互联网传播的联姻?被引量:10
《戏剧文学》2008年第10期17-20,共4页韩晗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恩格斯《反杜林论》著名学者麦克卢汉1964年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断言,随着媒介技术的日益提高及传媒在全球的迅速传播,"形成了全球的普遍...
关键词:戏曲传播 剧中人物 观众 演员 艺术 传统戏曲 古代戏曲 互联网传播 网络戏曲 文艺传播 舞台时空 剧场 文化机构 
戏要有看点
《戏剧文学》2007年第7期98-99,共2页王世国 
舞台上那些化了妆的人用他们的表演去感化,去俘虏台下的人。虽然台上的人赤手空拳,却能让台下的人悲喜交加。他们能让台下的人产生另一种节奏,在有限的时间里体验多年的生活,它好像和真正的生活一样,有欢乐也有悲伤。
关键词:戏剧冲突 人物性格 观众 情节 剧中人物 戏剧语言 周萍 戏剧创作 艺术创作 
谈杨绛的喜剧《称心如意》的高潮设计被引量:1
《戏剧文学》2006年第12期63-66,共4页敖慧仙 
杨绛在小说、散文、翻译、评论诸方面皆有不凡的建树,但在现代文坛崭露头角却是从写戏剧脱颖而出。其剧作虽然不多,但倍受赞誉,尤其是1944年至1945年在上海沦陷区相继写出的喜剧二种,在40年代的中国剧坛占据重要的地位。柯灵回忆上海沦...
关键词:喜剧性 剧中人物 李君玉 杨绛 人物性格 大团圆结局 高潮 情节 
地方戏“戏剧冲突”新论
《戏剧文学》2003年第2期39-,共1页谭吉龙 
关于戏剧冲突的内涵,迄今仍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其中主要分两大派:一派是“意志冲突说”,以已故的顾仲彝先生为代表;另一派是“性格冲突说”,以谭霈生教授为代表。尽管两派各持己见,水火不容,但又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主张所谓“戏剧冲突”...
关键词:地方戏 剧中人物 戏曲 戏剧冲突 戏剧情境 
熔铸关东戏剧时代精神的艺术工程
《戏剧文学》1998年第4期41-46,共6页经百君 
关东戏剧的时代精神是什么呢?据我们的理解,就是关东戏剧所面临的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主导趋势,以及在这个伟大时代里所凝聚起来的“人格力量”。
关键词:戏剧艺术 剧作家 戏剧冲突 时代精神 创作素材 剧中人物 话剧 剧目创作 创作实践 地质师 
贵在观赏性——谈吉剧《晚霞》的寓教于乐功能
《戏剧文学》1997年第7期24-25,共2页孙正义 
戏剧是奉献于观众的赏析品,无论剧作家怀有怎样的用意,皆应以观众爱看为前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赏性,亦即寓教于乐的功能。观赏性源于诸多方面。例如: 思想内容的深刻——可使人们“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毛泽东语)。故事情节的曲折—...
关键词: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剧作家 二度创作 观众 创作方式 戏剧文学 剧中人物 戏曲创作 观赏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