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凿

作品数:499被引量:615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周亮杨志勇张红燕华丽霞韦德举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巨丰管业有限公司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正坚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南沙分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谁开凿了大足石窟?
《新华文摘》2024年第23期104-107,共4页冯璐 
皇祐四年(1052),一位中年工匠正带着两位年轻人在昌州大钟寺雕凿一座陀罗尼经幢。不知不觉间,他的额头渗出些许汗水,滑过脸上的皱纹流入脖颈——那是岁月与经验留下的痕迹。经幢已大体完工,电光石火间,一个大胆的想法划过中年工匠的脑海...
关键词:大足石窟 宝相 四年 
大运河考古展现多彩历史画卷
《少先队员(知识路)》2024年第11期16-20,共5页林留根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全球共有500余条运河,其中6条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运河基本上都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开凿的,唯有中国大运河是农业时代开凿的,是起源最早、规模最大、长度最长的运河。
关键词:工业革命时期 历史画卷 大运河 《世界遗产名录》 开凿 
把文物古迹讲“活” 把各民族“三交”故事讲好 记龙门石窟研究院讲解员马丁
《中国民族》2024年第11期48-49,共2页本刊 
“龙门石窟始于北魏盛于唐,开凿时间长达400余年,造像10万余尊……它不仅是石刻艺术的宝库,更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朽见证。”国庆假期,众多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走进洛阳龙门石窟,跟着龙门石窟研究院金牌讲解员马丁,品读眼...
关键词:龙门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洛阳人 文物古迹 接待服务 石刻艺术 河洛文化 开凿时间 
大足宝顶山石刻开凿者重考
《当代美术家》2024年第5期45-64,共20页牟群 杨贤水 
本文于大足学研究中,首次提出宝顶山石刻并非由赵智凤开凿,而另有其人其因。宝顶山石刻并非学界约定俗成的民间工程性质,而具皇家工程属性。本文提供一种跨界综合的方法论,通过图像分析与文献解读,提出宝顶山并非密宗道场,而是佛教各宗...
关键词:大足宝顶山摩崖 开凿者重考 皇家工程 佛宗集成 以佛宣儒 开放包容 
投资近8500亿元,六省“联手”开凿运河
《今日工程机械》2024年第5期10-11,共2页
今天,神州大地上沉睡的“龙脉”似乎再次被唤醒了,向着广大的腹地延伸,一条接一条,打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中国,正在“下血本”疯狂开凿运河,从南到北,六大省份都在全力谋划开凿运河,推进行动:安徽,投资950亿建设江淮运河,已在去年通...
关键词:江淮运河 投资 平陆运河 开凿 
元代山东运河的开凿及对区域社会的影响
《枣庄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67-74,共8页郑民德 都晓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黄运地区河工经费研究”(项目编号19CZS028)阶段性成果;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项目“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RW011)阶段性成果。
元代所开凿的运河,尽管存在分水口不合理、河道浅涩、黄河侵袭等问题,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形成,仍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了沿线市镇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文化的兴盛,世代传承的运河管理经验、水工技术的价值更是难以...
关键词:元代 大运河 区域社会 山东运河 
官微政见
《党课》2024年第14期112-112,共1页
@人民日报【一起江河游!#穿越千年看大运河秀美画卷#】有一条河,纵贯南北,沟通江南水乡、齐鲁大地、燕赵沃野,这就是中国大运河。作为全球开凿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千百年来滋养了沿岸无数名城名...
关键词:人工运河 人民日报 大运河 齐鲁大地 官微 空间跨度 开凿时间 江南水乡 
无锡梅里遗址博物馆
《建筑实践》2024年第6期56-63,共8页 陈旸(摄影) 刘剑 吴嘉宝 张男 张晓远 陈笑鹏 吕文杰 干露 于雅琪 冯琦 郭静瑞 欧仁伟 黄舒婷 汤燚 唐小辉 侍政 赵征 张慧杰 庞志泉 田涓入 张汝波 余滋斌 安秋香 马浩然 王建伟 周英俊 杨禾珣 高春 王黎 严奔驰 徐锦慧(图) 李超 
大运河肇始,梅里遗址是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一处重要的商周遗址。遗址依傍的伯读河,据传说为吴地始祖泰伯(周祖古工宣父之子)带领族人所开凿,是江南地区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河流。梅里遗址的发掘可以证明运河的开凿时间...
关键词:中国古代历史 遗址博物馆 开凿时间 环太湖流域 大运河 吴地 商周遗址 梅里 
中国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
《孔子学院(中俄文对照版)》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娄红艳 魏雪兰(翻译) 
古代中国建造了两大工程奇迹:长城和大运河。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已然褪去,但大运河却依然发挥着它在交通运输、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键词:文化交流 交通运输 大运河 防御功能 两大工程 经济繁荣 《世界遗产名录》 长城 
印度西德干高原石窟群:这里收藏着隐身千年的“佛窟阵列”
《中国国家地理》2024年第5期172-191,共20页汪永平 王濛桥 孙志军(摄影) 
印度的石窟寺是模仿地面寺院建造的。大约在阿育王之后,即公元前200年左右,开山造窟活动传到了西德干高原,并与当地适宜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产生了强烈的“催化反应”。开凿时间前后延续上千年,洞窟数量多,类型多元。这一地区的石窟不仅是...
关键词:石窟群 石窟寺 佛窟 开凿时间 高原山地 佛教石窟 阿育王 德干高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