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史

作品数:155被引量:22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洪波刘庆柱张忠培刘斌曹兵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台湾地区史前考古发现与研究简论
《台湾历史研究》2024年第4期88-100,共13页赵春光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海南东南沿海史前文化与南岛语族考古”(批准号:20CKG002)阶段性成果。
台湾地区史前考古萌芽于19世纪末,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该地区史前考古的发展可以通过三个阶段进行考察: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日本业余考古学者揭开了台湾史前考古的序幕,最初的调查、发掘是人类学和民族学调查的“副...
关键词:台湾地区考古 史前考古 考古学史 文化研究 
探索与突破——尹达先生与红山文化
《草原文物》2024年第4期82-87,共6页高云逸 
202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红山文化研究基地资助项目“安特生与中国史前史研究”(项目编号:HSWHYJJD202401);研究成果;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边疆考古与中华早期文明研究”(项目编号:2022JZDZ024)研究成果;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文化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尹达先生是红山文化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学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尹达先生就对红山后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遗存给予了密切的关注,他在这一期间所作的努力与探索为他日后命名红山文化做好了准备。1954年,尹达先生正式提出...
关键词:尹达 红山文化 七十周年 考古学史 
从边缘走向中心:汪宁生的生平与学术
《长江文明》2024年第4期71-77,共7页张翔 
汪宁生的一生是求知的一生,也是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一生。他在学术上实现了多次转变。改革开放后,他从中国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归中国。汪宁生学术上的转变反映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初心并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考古学形成后仍在从...
关键词:汪宁生 考古学史 中国民族考古学 学术转型 治学育人 
《考古学集刊》征稿启事
《考古学集刊》2024年第1期226-226,共1页《考古学集刊》编辑部 
《考古学集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杂志社编辑,面向海内外征稿,现每年出版两集,刊载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及相关学术论文,常设栏目有“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考古与科技”、“考古学家与考古...
关键词:考古学史 实验考古 考古调查与发掘 学术动态 学术论文 常设栏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秋良宏教授访谈录
《南方文物》2024年第5期34-43,共10页西秋良宏 刘成 
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特别研究员短期项目资助(项目编号:PE23003)。
作为其在东京大学博物馆为期两个月访学项目的重要环节之一,刘成于2023年5月1日采访了他的合作导师西秋良宏。这次长谈前半部分涵盖了西秋教授作为考古学家的职业轨迹,以及日本西亚考古学者的过去和现在。访谈的后半部分则涉及新冠病毒...
关键词:日本 西亚考古 考古学史 访谈 
康居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8期84-91,共8页李伟为 梁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伊犁河流域及帕米尔高原塞人考古遗存比较研究”(编号:21CKG015)的阶段性成果。
康居是两汉时期西域大国,对于研究两汉边疆关系与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近百余年来,俄国及中亚国家积攒了一大批以墓葬为代表的康居相关考古材料,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为增加国内学者对相关材料的了解,本文系统梳理了康居墓葬的发...
关键词:康居墓葬 中亚考古 考古学史 
考古学史的多个面相
《大众考古》2024年第6期1-1,共1页贺云翱 
国际考古学界一般把1859年作为人类现代考古学真正诞生的年份,其标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即“进化论”正式发布。这表明现代考古学既与自然科学有着深刻的关联,又具有人类思想革命的伟大意义。在我国,多认为现代考古学出现于1921年,...
关键词: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界 安特生 《物种起源》 现代考古学 仰韶文化 学术创新 
民族考古学家汪宁生的治学方法——以“三重证据法”为例
《今古文创》2024年第18期71-74,共4页张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民族考古学诞生,而汪宁生是中国民族考古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汪宁生在中国古史、民族学、考古学的基础上,以及顾颉刚等人的影响下,形成了“三重证据法”。同时汪宁生也在写作和实践中运用“三重证据法”。而“三...
关键词:汪宁生 考古学史 三重证据法 
考古学家懵懂时
《大众考古》2024年第4期24-27,共4页何文竞(文/图) 
成绩不好的裴文中。1927年,裴文中先生(1904-1982)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主持周口店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全球发现的最古老古人类化石之一,当时全球的主流媒体...
关键词:考古学史 裴文中 古人类化石 地质系 考古学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周口店 主流媒体 
“陶寺文化为夏文化说”的学术史观察
《华夏考古》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王梦恒 
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四个分时期专题历史文化研究课题”(豫文物保[2023]192)之“夏文化探索的百年历程”(第27号)的阶段性成果。
“陶寺文化为夏文化说”是关于陶寺文化族属和夏文化指认的一种学术观点。该说于1983年前后产生,陶寺文化的年代、地域和社会性质等方面与传说中的“夏代”有颇多相合之处,因此该说曾一度得到若干学者的支持。随着夏文化探索的不断深入...
关键词:陶寺文化 夏文化 陶寺遗址 考古学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