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

作品数:4402被引量:1859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学谦李林荣许祖华郜元宝汪卫东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狂人”的“呐喊”与“革命鲁迅”的“新生”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11期154-189,共36页张武军 
就短篇小说艺术成就而言,《狂人日记》很难被称为优秀之作,但“鲁迅”随它而诞生,“鲁迅起点”就隐藏其中。起点首先是个时间命题,《狂人日记》中的时间则含混“错杂”,呈现出“反日记”的特征,因此,找到时间符码、厘清时间线索是理解...
关键词:《狂人日记》 呐喊 民元革命 地方经验 鲁迅原点 
论鲁迅《狂人日记》的“重写型”小说--兼及“‘新’事新编”作为一种创作模式的意义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9期57-67,共11页古大勇 郑丽霞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台港澳暨海外华人文化圈的鲁迅接受研究”(项目编号:22FZWB098)的阶段性成果。
《狂人日记》问世以来,出现了多篇对其进行“重写”的小说。这些小说或对“前文本”主题进行“复述”,表达对于“吃人”真相的发现以及“救救孩子”的呐喊;或对“前文本”主题进行创新性“变更”,立足于作者所处时代,进行多向度、多层...
关键词:《狂人日记》 “重写型”小说 “新”事新编 
原型人物视角下《狂人日记》的三重空间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8期68-89,共22页丁文 
阮氏兄弟作为“某君昆仲”的原型人物,形成了鲁迅小说的“原型人物序列”,其新旧并存的生平本事构筑了《狂人日记》序言与正文之外的第三重空间。序言中长幼与新旧的“错位”对应,可视作阮氏兄弟历史状貌的留影。正文中则依照新旧观念...
关键词:鲁迅 《狂人日记》 原型人物 阮氏兄弟 
论陆帕改编《狂人日记》的不足--兼论中国话剧的发展路向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9期88-97,共10页刘璨 刘家思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9年重大项目“越中现代著名作家系列研究”(编号:09JDYWO1ZD)的阶段性成果
陆帕改编《狂人日记》,是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的一个重要活动,也是2021年中国戏剧演出市场上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事件。陆帕虽然为这部作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他根深蒂固的西方思想立场与文化艺术观念导致他任意切割鲁迅原作。不仅叙事...
关键词:陆帕 《狂人日记》 改编 中国话剧 
“赴某地候补矣”及其他--重审《狂人日记》的一段学术史公案被引量: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8期54-77,共24页郜元宝 
《狂人日记》文言小序是作者精心构思的一部分,与白话的日记正文息息相通,其中“赴某地候补矣”一语,既可暗示(批判)狂人最终混迹官场而妥协堕落,也可暗示狂人陷入极度悲愤绝望之后放弃空洞劝说,走上徐锡麟式的激进革命之路,还可暗示狂...
关键词:《狂人日记》 候补 结局 三种阐释 
“声”的类型学:《狂人日记》与鲁迅的语言观被引量: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10期168-181,共14页袁先欣 
2017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到民间去’:中国现代文学民间话语生成研究(1902-1925)”(项目号:17YJC751047);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资助“从人文角度探讨健康老年化:文学、电影与老年歧视”(项目号:20193080079)的阶段性成果
鲁迅的语言观联系着特殊的声音观,在鲁迅的早期和中晚期发生过重大转变,如何理解这一转变长期以来是鲁迅研究中的难题本文以重新解读《狂人日记》为出发点,提出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设置了极为复杂的语言层次和机制,它同时质疑了文言和...
关键词:鲁迅 《狂人日记》 语言 声音 个人 
“疯子”与“狂人”:《狂人日记》再解读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9期161-170,共10页石小寒 
《狂人日记》通常被解释为“疯子”与“候补”的二元对立,既能体现鲁迅的战斗精神,又不失深刻的理性自觉,在极具张力的文学表达中彰显现代美学特征。但仔细辨析,小说其实包含三个主题意象,即“狂人”“疯子”和“候补”。走出二元对立...
关键词:《狂人日记》 鲁迅 狂人 疯子 
为什么现代文学的开端是个“狂人”?——论《狂人日记》被引量: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6期223-235,共13页黄江苏 
以“人的文学”为旗帜的中国现代文学,其开创性的作品是《狂人日记》,鲁迅为何要由“狂人”来宣示启蒙话语?“狂人”这一独特艺术设置,对“五四”时期的反传统言说起到截断众流的效果,也营造了文本的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幻觉相间的艺...
关键词:《狂人日记》 艺术装置 五重形象内涵 主体性 
《狂人日记》复调艺术再论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11期231-244,共14页裴争 季红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儿童文学现代演进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编号:19BZM146)的阶段性成果
《狂人日记》以复调对话结构推动小说艺术现代转型的同时,也完成了作者的多面性、矛盾性表达。作为隐含作者的鲁迅把深层自我的矛盾性以多重面影投射在三个承担着不同话语体系的叙事人形象中,并且在高层结构的对话中,保留了深层自我思...
关键词:鲁迅 《狂人日记》 复调艺术 多面自我 
“狂人”之“早愈”与鲁迅走出“S会馆”时的世界观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2期128-142,共15页张晓峰 
《狂人日记》显然是鲁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写下的作品,其中在他为"狂人"安排的"早愈"并"赴某地候补"的情节中,隐含着鲁迅本人"答应"走出"S会馆"、为新时代的勇士前往"呐喊"时的复杂心态:"黑暗"带给他的"痛苦"使他并不能确信"希望"的存在...
关键词:鲁迅 《狂人日记》 早愈 世界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