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组织形式

作品数:123被引量:10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窦现金于晶晶史建群吴静林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平台模式下零工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解读被引量:1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0-18,共9页吴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勒兹资本批判视域下的西方平台资本主义研究”(项目编号:20BZX011)的阶段性成果。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以平台为链接的零工劳动成为数字时代特殊的劳动方式。零工劳动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劳动价值生成方式和劳动者的组织方式遭到挑战。由于网络平台的外部性,零工劳动过程实现了从“工厂”向“社会”的蔓延,带来了资本对社...
关键词:零工劳动 平台 劳动组织形式 再生产 
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劳动生产力——学习《资本论》第二卷札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83-86,共4页张昆仑 
本文分别从轮班制的劳动组织形式、生产工艺学、成本—收益分析、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工序、社会各行业、各单位的有机协调 ,从“连续性”和生产力的本质属性的引申意义等七个方面阐发了一个理论界没有充分关注的马克思的生产力思想 :“...
关键词:连续性 劳动生产力 本质属性 社会 轮班制 生产工艺学 劳动组织形式 
包机制——企业新型劳动组织的探索
《经济管理》1989年第2期45-46,共2页刘兴利 杨自彬 李永嘉 
长期以来,企业里的生产工人、检修工人、维护保养工人,均按各司其责的原则进行分工,劳动管理组织也自成系统,相互隔裂.于是,在设备状态良好、生产正常进行时,辅助工人无事可做.而在设备按计划进行大中小检修、定期维护保养,或出事故停...
关键词:包机制 生产工人 日常维护保养 劳动组织形式 设备利用率 辅助工 劳动生产率水平 管理组织 检修 事故停机 
从生产力、劳动组织和分配制度的关系看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问题》1985年第3期7-11,共5页赵又春 张国珍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许多内容都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必须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进行。但是,要使这原理和规律真正成为改革实践的指导,还必须把它们进一步具体化、精确化。本文...
关键词:生产关系 生产力水平 分配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 劳动者 生产劳动 决定作用 按劳分配 改革实践 劳动组织形式 
苏联工业企业中的作业队
《经济与管理研究》1984年第3期63-64,10,共3页陆福英 
近年来,苏联在建筑业、工业、农业、运输业、地质勘探行业和服务业等部门推广作业队承包制,使作业队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日趋完善,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82年初,整个工业系统加入作业队的工人增加到150万人,占工人总数的53—55%。苏...
关键词:作业 劳动组织形式 苏联 建筑业 基层管理 承包制 基本形式 工业系统 服务业 运输业 
整顿劳动组织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经济管理》1983年第2期25-27,共3页何光远 
整顿劳动组织,是当前企业整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打基础的工作,也是一个难点。劳动组织不整顿好,难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关键词:劳动组织形式 全员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职工 企业整顿 经营管理 机械工业企业 劳动力 机械工厂 任务 
参观符拉基米尔·伊里奇集体农庄时座谈纪要
《宏观经济研究》1982年第30期67-71,共5页
柳随年、刘国光、郑力三同志于1982年2月下旬去苏联,对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考察。经苏方安排,他们同苏联经济学家和经济界人士进行了二十多次座谈。现将他们的考察报告以及苏方人员的谈话纪要刊登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集体农庄 伊里奇 畜牧业 国营农场 莫斯科州 劳动报酬 列宁 农业管理 养老金 劳动组织形式 
参观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联合公司时座谈纪要
《宏观经济研究》1982年第30期79-82,共4页
柳随年、刘国光、郑力三同志于1982年2月下旬去苏联,对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考察。经苏方安排,他们同苏联经济学家和经济界人士进行了二十多次座谈。现将他们的考察报告以及苏方人员的谈话纪要刊登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联合公司 莫斯科 汽车工业 劳动生产率 发展基金 生产队 社会福利 生产发展 劳动组织形式 生产计划 
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途径和办法的讨探
《财经问题研究》1982年第1期67-70,共4页布赫 叶勃利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列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列宁选集》第4卷第16页)斯大林也指出:“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方面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
关键词:社会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水平 生产能力 企业劳动生产率 资本主义国家 斯大林 途径 劳动者 文化水平 劳动组织形式 
实行“四班三运转”效果好
《经济问题探索》1981年第5期60-,59,共2页孙紹湘 
云南纺织厂为了适应工业调整的需要,改善经营管理,发展纺织工业,经过充分准备和合理地调整劳动组织以后,于去年底将“三班三运转”(简称“三班制”)改为“四班三运转”(简称“四班制”)。实践证明,“四班三运转”是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
关键词:从实际出发 实践证明 劳动组织形式 劳动潜力 云南 经营管理 纺织工业 工业调整 运转 生产工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