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受力

作品数:77被引量:9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丹凌陈文钢黄文达郝桂莲周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观点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4年第9期136-136,共1页
数字时代提倡有实感的文艺批评叶祝弟在《重建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尊严》一文中指出,数字时代提倡一种有实感的文艺批评,可提供某种抵达文艺现场和思想现场的可能性。首先,数字时代有实感的文艺批评,是呼唤新感受力的批评。提倡文艺批评...
关键词:文艺批评 新感受力 批评对象 批评家 时代精神 历史感 数字时代 真情实感 
中国中古音乐史研究的“新感受力”——评《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陈永 
作为中国音乐断代史之一的中古音乐史,其具有不同一般的时空维度和“中世性”的历史文化特质。夏滟洲的《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以新的学术视域、学术术语和学科范式,将公元3~9世纪的中国中古音乐制度、音乐人、音乐活动、...
关键词:中古音乐史 乐伎与伎乐 映像 新感受力 书评 
反对阐释:苏珊·桑塔格《在美国》中的文本实验
《外国语文研究》2024年第1期34-45,共12页蒋方圆 李静 
2023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苏珊·桑塔格与翁贝托·艾柯的阐释学思想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3SKGH118);2023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认知符号学视阈下中美电影中的‘侠客’与‘超级英雄’形象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23WYZX34)的阶段性成果。
《在美国》是苏珊·桑塔格创作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自发表以来便因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简练深刻的语言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批评和阐释。许多批评家把小说视为桑塔格在晚期创作中向“内容”的回归,而忽视了其蕴含的形...
关键词:苏珊·桑塔格 反对阐释 新感受力 《在美国》 
走向听觉美学——唤起一种“新感受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3年第4期66-69,共4页汪弘扬 沙俊双 
基于对美学概念史、当代艺术实践以及当前现实特征的梳理,可以重新发掘美学研究的原初含义并重新阐明“感性”概念之于美学研究的重要性。韦尔施基于对当前媒介环境的分析,审慎地提出了转向听觉文化研究的设想并认为转向“听觉”领域的...
关键词:感性 听觉美学 新感受力 美学概念史 当代艺术 
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圈层化”与“破圈”之道被引量:7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3期78-90,I0004,共14页王亚芹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02)的阶段性成果。
当下“人人都是批评家”的“狂欢式”批评背后隐藏着“圈层化”的危机。“圈层化”不仅是数字时代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也是当前文艺批评的主要问题。在由“学术圈”“自媒体圈”和“饭圈”构成的批评生态中,每个圈层都建构了一套具有独...
关键词:数字时代 文艺批评 圈层化 新感受力批评 
数字时代粉丝文艺批评的“新感受力”与价值反思——兼与李雷教授商榷被引量:3
《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3期111-117,178,F0003,共9页钱烨夫 徐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大数据的共享机制研究”(17ZD07)。
粉丝贴近文本的沉浸式阅读方式使其在情感近距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本体验、审美与批评能力,即苏珊·桑塔格所说的“新感受力”。“新感受力”既是粉丝对于文本的体验和批评方式,也是粉丝自身身份的一种文化表征,它使得粉丝文艺批评摆...
关键词:粉丝 粉丝批评 新感受力 沉浸式阅读 数字叙事 
面向技术时代的学校美育使命与发展路向被引量:7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年第1期23-31,共9页余清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实践立场的教育理论实践应用机制研究”(BAA170021)的阶段成果之一。
在各种新兴技术对人类世界越来越具有席卷性影响的今天,人类自身多个方面的发展都越来越明显陷入了危机,主要包括认识蒙蔽危机、人性驯服危机和社会文化凝滞危机。面对这些危机,学校美育需要担负起应对危机的重要且针对性责任和使命,要...
关键词:技术时代 学校美育 新感受力 社会文化梦想 
贾樟柯电影的行走美学研究被引量:1
《未来传播》2021年第6期114-118,共5页李钦彤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新世纪中国《西游记》改编电影研究”(2017ZZJH258)
贾樟柯电影的独特性不在于新写实主义下的纪实风格或东方美学的断裂叙事,而在于后革命语境下的行走美学,旨归在于揭示资本、风景与人之间的互动。贾樟柯电影以不停运动的影像,游荡的叙事结构,无法拯救和逍遥之后的漫步来实现这一特定的...
关键词:贾樟柯电影 后革命 行走美学 新感受力 
数字时代的艺术:构建城市感知的界面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6期131-132,共2页陈霖 
城市是各种系统汇集、交织、并行、接合的综合体。其一方面催生和激发着艺术实践,另一方面也吸收着艺术创造的活力和成果,形成城市文化的精神载体。今天的数字化进程使城市成为一种新科技环境,置身其中的艺术实践也在采纳各种新科技因素...
关键词:数字化进程 新感受力 城市感知 置身其中 精神载体 数字时代 综合体 艺术 
数字时代的感知方式与文学书写
《艺术评论》2021年第6期7-18,共12页陈霖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交往理论视阈下的城市公共艺术传播研究”(课题编号:18BXW091)阶段成果。
本文着眼于数字时代的感知方式变化,观察和讨论当今的文学书写状况,从数字情境中文体的"内爆"、书写方式的"革命"以及在线书写的机制等方面,阐述文学书写以实践和观念的变化,感应着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生活方式,发展出新的感知方式,从而参...
关键词:数字化 感知方式 文学书写 新感受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