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小说

作品数:11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姚玉光陈炳熙李永泉陈辽李苗苗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潍坊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绥化学院学报》《蒲松龄研究》《东疆学刊》《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写狐小说看我国文人文化心理的演变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年第12期143-144,共2页李绍荣 
狐是百兽之一,它既凶残又狡猾,既作恶又灵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一千多年写狐小说的历史。从魏晋到隋唐,从宋元到明清,无数文人墨客都把自己在现实世界的体验、感受寄予在对鬼狐妖魅的描绘中,并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种种梦想通过...
关键词:小说 写孤 文化心理 演变 
论《聊斋志异》之人狐情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第8期14-14,37,共2页陈丝琪 
《聊斋志异》是人狐恋故事的集大成者,它是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的一个缩影,蕴含着复杂的文化、心理、个人因素。它是我国文学中的奇迹,也是世界文学的奇迹。蒲松龄以搜猎"志异"的个性,塑造了一批既有人形又具有狐性的狐女形象。
关键词:聊斋志异 蒲松龄 人狐之恋 狐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的媚狐小说
《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83-85,共3页李永泉 
黑龙江省教育厅200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部分成果;编号:11534067
分析了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所描写的媚狐形象。认为纪昀写媚狐小说与传统的媚狐小说有很大不同,最主要的特征是写出了媚狐由恶向善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标志着传统媚狐自赎的实现。
关键词:媚狐 自赎 转变 
正义·和睦·诚信——《聊斋志异》狐小说的文化价值取向新探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124-126,共3页柴国珍 
正义、和睦与诚信作为《聊斋志异》狐小说着力表现的主题,具有新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思想内涵。具体表现在对恶霸、诈骗和性犯罪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批判,以及对罪恶根源的揭示;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和谐关系应在伦理文化中予以构建;嘲讽...
关键词:聊斋志异 狐小说 文化价值取向 
《阅微草堂笔记》写狐小说反“艳遇”特征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年第12期17-18,共2页李永泉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 狐小说 故事 著作 纪昀 
再论《聊斋》狐小说的文化创新价值
《蒲松龄研究》2005年第1期5-11,共7页姚玉光 
《聊斋》狐小说的文化创新价值还在于,在民俗文化的层面上,指出恶霸、诈骗和性犯罪是百姓的三大威胁,对恶霸只能武力镇压,警匪勾结是念秧难除的根本原因,性犯罪则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心理动因;爱情和家庭中的许多问题则需要在伦理文化的范...
关键词:聊斋 狐小说 文化 创新 
论《聊斋》狐小说的文化创新价值
《蒲松龄研究》2004年第1期8-13,共6页姚玉光 卫朝晖 
《聊斋》狐小说的文化创新价值在于,完成了狐小说在文体学上独设大类的任务;在文化的制度层面上,积极寻找农耕文化的出路,打破传统观念,把经商意识注入农耕文化;无情批判封建官本位,揭露封建官员对下又踢又咬、对上甘受羁勒的“驴”性...
关键词:聊斋 狐小说 文化 创新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情被引量:3
《蒲松龄研究》2003年第2期16-33,52,共19页陈炳熙 
狐以超过其本身智能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中 ,并非我国所独有。但狐在文学中成为一种既能幻变又具人情的特殊形象 ,构建出表现各种社会生活的故事 ,而又有一个大家都在遵循的狐世界的规律 ,却是中国所特有。在这方面集古人之大成的是蒲松龄...
关键词:蒲松龄 聊斋志异 孤故事 狐小说 
世界小说林中的奇葩——谈我国的写狐小说被引量:1
《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117-120,83,共5页陈辽 
在世界小说林中,中国有长达一千几百年的写狐小说的历史。但是,对于这一独有的文学现象过去却没有人认真研究过。这里,对我国的写狐小说作一初步探索。 一、我国写狐小说的历史发展 我国写狐小说的历史发展,共分四个阶段。魏晋六朝时期...
关键词:狐小说 蒲松龄 魏晋六朝 浪漫主义 《任氏传》 曹丕 狐狸 文化心理 作品 华表 
1992年总目录
《东疆学刊》1992年第4期79-80,共2页
关键词:总目录 1992年 狐小说 悍妇形象 对话艺术 概析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 变异特征 书刊采购 高校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