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安

作品数:39被引量:7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严锡禹张硕孙立峰陶飞亚吴梓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金陵协和神学院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复印报刊资料(美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美学”译名考被引量:13
《文学评论》2022年第6期5-13,共9页李庆本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艺术美学领域跨文化阐释的空间性研究”(项目编号19BA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学”一词的汉语译名是近代中国美学学科确立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研究者认为在中国最早创用“美学”一词的是德国传教士花之安。经考证,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美学”一词并没有出现在1875年版的《教化议》一书中;在1897年版的《泰西学...
关键词:美学 跨文化 王国维 花之安 罗存德 
论《性海渊源》对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批判及其思想特色被引量:3
《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4期27-33,共7页武占江 
河北经贸大学重点立项课题"西方传教士与近代中西伦理观的交流与冲突"(项目批准号:2013KYZ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万国公报>与近代中西伦理思想的交流与冲突研究"(项目批准号:14BZX093)前期成果
近代来华传教士花之安所著《性海渊源》一书采取多重视角及评价标准,对中国古代人性论进行了系统的评论。其基本立足点是劝说中国人"归本于上帝",但与一般近代来华传教士一概否定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做法不同,它基本肯定孟子的性善论,并以...
关键词:花之安 《性海渊源》 涵化 性善论 
适应主义传教护教观之“孟子模式”——在理雅各、何进善及花之安的中文作品中识别福音派新教话语中的跨文化关联被引量:7
《基督教文化学刊》2011年第2期82-114,共33页费乐仁 姜哲 张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成果,项目批准号:10&ZD108~~
重新思考"传教士"一词第一代来华新教传教士的大部分工作皆零零散散,且带有试验性质。尽管如此,在这些传教士的第二代中却诞生了一种"传教士学术"(missionary-scholarship),此学术的话语意图(discursiveintentions)是要"理解"中国,并按...
关键词:missionary-scholar Accommodationist Apologetics Mengzian Matrix ethics James Legge He Jinshan Ernst FABER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