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

作品数:772被引量:5615H指数:3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安虎森何雄浪杨开忠郑长德颜银根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经济问题探索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收入差距——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拓展分析
《经济问题探索》2025年第2期41-61,共21页裴馨 高远东 卜寒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经济赋能重庆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研究”(2024ZXZD28),项目负责人:高远东;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现状调查研究”(2023LZ012),项目负责人:高远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创新研究”(SWU2209218),项目负责人:高远东。
信息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其如何在重塑收入分配格局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尚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与经验证据。本文首先通过融入信息基础设施、区分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方式,对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进行拓展;然后基于由信息技术发...
关键词:信息基础设施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新经济地理学 
城市群空间结构与消费潜力释放:扁平化还是中心化被引量:1
《经济问题探索》2024年第8期54-72,共19页张古 张珂涵 安虎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的底层逻辑与路径优化研究”(22XJL010),主持人:张古。
推动城市群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是释放国内消费潜力的有效手段。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建模思想,本文构建用于分析中心城市极化对城市群消费潜力影响的理论模型,选取十大城市群内17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群...
关键词:中心城市极化 消费潜力 城市群空间结构 新经济地理学 演化动力学 
数字普惠金融、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优化——基于新经济地理视角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6
《经济问题探索》2023年第4期142-156,共15页邢赵婷 钟若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地的路径与机制探索研究”(22JJD790057),主持人:钟若愚;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面向特大城市风险管理的时点人口多源大数据分析与协同治理机制研究”(2021LZ37),主持人:钟若愚。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普惠金融能降低多种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加速生产要素在行业间的分配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而影响着经济增长。基于此,以...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劳动力流动 产业结构优化 新经济地理学 空间计量 
高铁开通、技术创新与经济空间均衡:一个三部门新经济地理模型的解释被引量:1
《经济问题探索》2022年第9期99-116,共18页玉国华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区域、两要素和三部门的新经济地理模型,探析了空间均衡下高铁开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基于此,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模型检验高铁开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
关键词:高铁建设 技术溢出 经济增长 空间均衡 新经济地理 
区域一体化、地方品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引入质量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被引量:4
《经济问题探索》2021年第7期136-147,共12页薛领 张晓林 张天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空间经济演化的微观机理与动态模拟”(71873007),项目负责人:薛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产业集聚演进与新动能培育发展研究”(71733001),项目负责人:杨开忠。
做高质量的好产品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自由企业家(FE)模型为基础,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引入产品质量因素,构建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产品质量模型(FE-Q),讨论区域一体化与地方品质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FE-Q模型表明,运输成本和区...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 区域一体化 地方品质 产品质量 自由企业家模型 
城市产业与人口的空间集聚关系实证研究——基于云南省州市产业与人口面板数据计量分析被引量:5
《经济问题探索》2019年第5期89-96,158,共9页张绍稳 徐光远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如何促进区域城市产业分工和人口合理分布,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借鉴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将空间因素引入主流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从产业和人口两个方面测度城市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聚 人口集聚 城市规模分布 新经济地理学 
纳入住房消费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被引量:1
《经济问题探索》2018年第4期182-190,共9页张超 兰宗敏 王慧娟 关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区域房价差异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机制与对策研究"(71503067);项目负责人;张超;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多重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HB15YJ100);项目负责人;张超;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驱动战略下河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ZD201717);项目负责人;孙丽文
新经济地理学住房消费模型化主要沿Helpman范式和Tabuchi范式两大脉络展开。Helpman范式直接引入住房部门和居民固定住房消费,并将城市抽象为不含内部空间结构的"点";Tabuchi范式通过假设城市内部通勤间接纳入住房消费,并将城市抽象为Al...
关键词:住房消费 模型化范式 新经济地理模型 
金融发展、高端制造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以及来自中国31省市的证据被引量:14
《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第6期128-136,共9页王奕鋆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如何影响高端制造业集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本文认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会导致资本流向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而导致产业集聚现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但是随着金...
关键词:金融发展 高端制造业集聚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新经济地理学 倒“U”形 
产业营销与采购视角下新经济地理学区域创新政策研究被引量:1
《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第5期70-77,共8页刘曙光 杨晓昕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合作项目"蓝色硅谷建设全球海洋创新高地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2013GXS2D030)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促进集聚是区域政策中促进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但与自发产生的集聚相比,区域政策指导下形成的集聚其知识溢出水平低且创新成果不显著。本文借助产业营销与采购(IMP)学说丰富了新经济地...
关键词:产业营销与采购 新经济地理学 区域政策 集聚 创新 
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对我国城市适宜规模探讨——一个理论扩展和实证分析被引量:2
《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10期80-87,共8页李怡达 余华义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货币供应区域异质影响下房价和通货膨胀的联动机制研究"(71403283);项目负责人:余华义;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中国城市房价的时空联动机制研究"(14XNJ004);项目负责人:余华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中国适宜规模研究--新经济地理框架下的经济增长理论拓展和实证研究"2015(2015015);项目负责人:李怡达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对城市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拓展,详细分析了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机制。通过将基本公共服务因素和房价因素引入拥挤函数对拥挤效应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并将拥挤函数纳入增长函数,来构建分析稳态...
关键词:经济增长 房价和拥挤效应 城市规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