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模型

作品数:18被引量:19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杰飞李国平黄爱莲欧阳峣宋德勇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世界经济》《工业技术经济》《南开经济研究》《财经问题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旅游局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金融资源在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分析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39-54,共16页肖冬利 肖锐 班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AJY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24YJC790197)。
金融资源作为最具流动性的要素,在城市群发展背景下呈现新的空间集聚与扩散规律。本文从微观的城市群空间视角来揭示金融资源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通过构建新经济地理模型,运用多维数值模拟分析金融集聚与扩散规律,采用1991—2022年中...
关键词:金融地理 城市群 中心—外围 金融集聚 
高铁开通、技术创新与经济空间均衡:一个三部门新经济地理模型的解释被引量:1
《经济问题探索》2022年第9期99-116,共18页玉国华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区域、两要素和三部门的新经济地理模型,探析了空间均衡下高铁开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基于此,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模型检验高铁开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
关键词:高铁建设 技术溢出 经济增长 空间均衡 新经济地理 
技术溢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被引量:10
《南开经济研究》2022年第1期56-73,共18页何雄浪 叶连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约束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联动高质量发展研究”(21BJL045)的资助。
大多数新经济地理模型主要关注产业空间分布的长期均衡问题,而忽视了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关注。本文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融入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在考虑到技术溢出与环境污染对企业固定生产成本的影响情况下,探讨了技术溢出效应和环境污染...
关键词:技术溢出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地理模型 
互联网技术、空间拥挤成本与制造业集聚选择——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及检验被引量:10
《工业技术经济》2020年第9期71-79,共9页郭峰 陈凯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HB19ZD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市场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ZDC034)。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将互联网技术内生化于中心-外围模型,厘清城市拥挤视域下互联网影响制造业空间布局的非线性作用机理,并利用2003~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受限于空间拥挤成本差异,互联网对制...
关键词:互联网 制造业集聚 劳动力成本 新经济地理 门槛效应 区域异质性 
地区市场规模、出口开放与产业增长——一个新经济地理模型分析被引量: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02-110,共9页蔡礼辉 朱磊 任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对台方略研究"(15BDJ005)阶段性成果
采用新贸易理论框架,利用新经济地理模型在理论上廓清了地区市场规模、出口开放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假说。然后利用2001—2014年制造业细分产业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台湾地区市场规模和出口开放对制造业产业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市场规模 出口开放 产业增长 新经济地理模型 台湾经济 
纳入住房消费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被引量:1
《经济问题探索》2018年第4期182-190,共9页张超 兰宗敏 王慧娟 关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区域房价差异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机制与对策研究"(71503067);项目负责人;张超;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多重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HB15YJ100);项目负责人;张超;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驱动战略下河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ZD201717);项目负责人;孙丽文
新经济地理学住房消费模型化主要沿Helpman范式和Tabuchi范式两大脉络展开。Helpman范式直接引入住房部门和居民固定住房消费,并将城市抽象为不含内部空间结构的"点";Tabuchi范式通过假设城市内部通勤间接纳入住房消费,并将城市抽象为Al...
关键词:住房消费 模型化范式 新经济地理模型 
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化体系调整--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分析及对策建议被引量:4
《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第12期42-47,共6页郭力 
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5-QN-192)
本文首先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框架系统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对城市产出及城市体系演变的影响机理,得出在不同城市化阶段,基于不同的技术倾向、规模报酬条件与运输成本高低,要素流动对城市体系演变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然后根据结论解...
关键词:劳动力 产业 城市化 集聚效应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被引量:4
《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第9期93-99,共7页范方志 张杰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性一般均衡模型及其政策应用研究"(12BJL04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研究"(11JZD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力资本;自我发展能力与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1BJL066);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贵州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互动研究"(黔科合LH字[2014]727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机理研究"(LQ13G030017);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贵州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D2013121)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模型内生性建模的研究思路及其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假设,并考虑中国"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现实,加入"迁移成本"、"城市成本"和"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三个变量,建立了内生的一般均衡模型,深入解释了农业剩余劳...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异地转移” 新经济地理模型 
深度一体化的产业区位效应——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的理论框架被引量: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73-81,共9页邓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深度一体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区位>(编号10YJCGJW001)
深度一体化的发展会使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产业区位分布发生改变。新经济地理理论为研究深度一体化的产业区位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对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产业区位决定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新经济地理模型...
关键词:深度一体化 产业区位效应 新经济地理 贸易成本 
地理标志保护促使农民增收的条件研究——基于有效保护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33期20819-20820,共2页戈雪梅 
借助于新经济地理模型对地理标志保护促使农民增收的条件进行了微观分析,在特定的假设下,得出了地理标志保护能够促使农民增收的充要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地理标志保护 新经济地理模型 农民增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