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魂

作品数:534被引量:19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媛魏艺聪郭英德陆海琳王春林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四川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戏曲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牡丹亭》文本阅读与接受的特点及意义
《戏曲研究》2011年第2期136-150,共15页朱伟明 
湖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牡丹亭》传播与接受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7Y008 011-094328
《牡丹亭》问世四百余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与观众,成为著名的文学经典与舞台经典。与《牡丹亭》的演出史相比,其阅读史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价值。因为舞台演出可能转瞬即逝,而文学经典则以无时间性的存在方式...
关键词:《牡丹亭》 舞台演出 文本阅读 杜丽娘 还魂记 阅读史 经典地位 吴吴山三妇 李渔 中国文学史 
宗教生命:作为莎士比亚历史“他者”参照的汤显祖——杜丽娘与朱丽叶的性爱世界被引量:2
《戏曲研究》2010年第2期21-30,共10页蓝凡 
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完成于1598年,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完成于1595年。《牡丹亭》是汤显祖的晚期作品,却是他一生创作中最伟大的传奇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
关键词:杜丽娘 朱丽叶 《牡丹亭》 前期创作 还魂记 早期作品 牡丹亭 柳梦梅 晚期作品 传奇作品 
明末文人心目中的汤显祖的人物形象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10年第2期31-48,共18页田仲一成 
一问题之所在——明人对于汤显祖戏曲的好评与其社会背景汤显祖在明末文人之中受到怎么样的高度好评,这种高度好评是在什么背景之下产生出来的,这是本文要阐明的问题。为此,首先要研讨清楚的是:1.在明末文人关于汤显祖作品的读曲记录、...
关键词: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 张生 还魂记 《邯郸记》 四梦 《西厢记》 愁惨惨 新传奇品 《紫钗记》 
南戏《高文举》考论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08年第3期1-17,共17页俞为民 
《高文举》是明初南戏,在民间流传甚广,直至今天,在各地的地方戏中,仍有根据《高文举》改编的剧目,本文即对《高文举》的流变及其改本《高文举珍珠记》作一考论。
关键词:文举 珍珠记 还魂记 曲文 文林阁 戏曲研究 《南词叙录》 《琵琶记》 南音三籁 荆钗记 
《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被引量:5
《戏曲研究》2006年第3期18-39,共22页郭英德 
汤显祖(1550—1616)的传奇名著《牡丹亭》自问世以来,在明清两代流传极为广泛,现存版本即不下50种。但是各种公私书目记载颇为混乱紊杂,甚或难以凭据。兹据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
关键词:《牡丹亭》 还魂记 玉茗堂 叙录 中国国家图书馆 索书号 汤义仍 吴吴山三妇 戏曲研究 明代传奇全目 
《还魂记》古俗考
《戏曲研究》2006年第3期125-136,共12页王政 
汤显祖《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清代吴人在《三妇评〈牡丹亭〉杂记》中一再叹服它的"还魂"关目为"奇异"之笔,并云:"然则丽娘之果有其人?"其实,剧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因情而死、因情而生,就情节来说,也并非奇谲,它是基于中国古代广泛...
关键词:还魂记 杜丽娘 《牡丹亭》 关目 戏曲研究 流衍 冥司 考实 张善相 柳梦梅 
明初南戏《高文举》及其改写本——从莆仙戏《高文举》、文林阁本《高文举珍珠记》看明南戏《高文举》被引量:2
《戏曲研究》2003年第3期50-66,共17页马建华 
众说纷纭的《高文举》《高文举》剧目,首见于《南词叙录》,列为'本朝',佚名。《元山堂曲品》之《具品》著录《还魂记》,同时提到'俗本'《高文举》;《杂调》著录《珍珠记》,并提到《高文举还魂记》。现存明万历年间文林阁本《高文举珍珠...
关键词:文林阁 珍珠记 文举 还魂记 <南词叙录> <琵琶记> 明代戏曲 曲品 玉谷新簧 戏曲剧目 
中国古典戏曲女尼道姑形象面面观被引量:2
《戏曲研究》2002年第2期188-198,共11页邱瑰华 
中国古典戏曲塑造了许许多多各具风貌的妇女形象,其中出家修行的女尼道姑为数不少。著名的有元·关汉卿《望江亭》中清安观的白道姑,石子章《竹坞听琴》中白云观的住持郑彩鸾,无名氏《鸳鸯被》中玉清庵的刘道姑;有明·高濂《玉簪记》中...
关键词:中国古典戏曲 女贞观 鸳鸯被 竹坞听琴 玉清庵 还魂记 关汉卿 戏曲创作 玉簪记 高濂 
明清两代包公戏略论被引量:1
《戏曲研究》1995年第2期71-84,共14页朱万曙 
以包公故事为题材的戏曲搬演肇自宋金,而大兴于元代。宋杂剧有《三献身》剧名,研究者多认为它与出于同时的话本《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内容相同;金院本中有《刁包待制》一目,剧名即已诉知人们,它演述的是一段有趣的包公故事。
关键词:包待制 戏曲创作 曲海总目 还魂记 滕大尹鬼断家私 远山堂 双钉案 鱼篮记 朱素臣 四奇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