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魂

作品数:534被引量:19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媛魏艺聪郭英德陆海琳王春林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四川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上海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无场次新编话剧 朱丽叶还魂记 纪念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
《上海戏剧》2016年第6期50-67,共18页王伯男 
人物表罗密欧蒙太古之子,死后以鬼魂形象陪伴杜丽娘朱丽叶凯普莱特之女,死后重返人间成为杜宝之女杜丽娘杜丽娘鬼魂柳梦梅书生,杜丽娘之夫引子[幕启。导演走上舞台。
关键词:朱丽叶 杜丽娘 柳梦梅 罗密欧 还魂记 叶凯 普莱特 帕里斯 梅花观 文化交流 
清《审音鉴古录》版画插图的戏剧化表现
《上海戏剧》2015年第2期54-56,共3页李春林 
清《审音鉴古录》(后文简称《审》)为戏曲剧本选集,与其他选本不同,此书在唱词、念白、注释、音释等方面考虑到演出需要,大量的舞台提示成为它的重要特色。每出戏的戏文前绘制一幅对页连式插图,按内容所作插图计65幅,每幅插图分左右两...
关键词:审音鉴古录 戏曲剧本 舞台提示 杜丽娘 琵琶记 蔡伯喈 周郎 牡丹亭 还魂记 人物形象 
“牡丹亭”上三生路 上昆《牡丹亭》的三次舞台呈现
《上海戏剧》2010年第6期10-11,共2页郭晨子 
“牡丹亭上三生路”,1998年至今的十余年问,上海昆剧团的《牡丹亭》走了三程路,在一流剧团与一流剧目间,完成了汤显祖笔下的“但是相思莫相负”,亦或是“但是相思终相负”。总之,三个不同的演出版本,三种迥异的舞台呈现,均借由...
关键词:《牡丹亭》 舞台呈现 上海昆剧团 1998年 古老剧种 当代语境 汤显祖 还魂记 
让昆曲在21世纪“还魂” 白先勇访谈录被引量:2
《上海戏剧》2010年第6期28-29,共2页朱迎元 
四月下旬,白先勇先生带着青春版<<牡丹亭》和《玉簪记》来到上海,本刊记者拜访了白先勇先生,围绕着《牡丹亭》和《玉簪记》以及白先生这几年的昆曲实践,对其进行了一次专访。
关键词:白先勇 21世纪 昆曲 访谈录 《玉簪记》 《牡丹亭》 青春版 
复吴炳真貌 使粲花生辉——评戏曲专著《吴炳与粲花》
《上海戏剧》1992年第4期28-29,共2页哈九增 
作为晚明的一个剧作家,吴炳可以说是既幸运而又不幸。何以作出如此看似自相矛盾的判断呢?这源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先说吴炳的幸。吴炳一生创作传奇五种,全都留传了下来,且结集为《粲花五种曲》(吴炳其号为粲花斋主人,故后世俗称其作品...
关键词:架花 《牡丹亭》 石渠 中国戏曲史 花斋 还魂记 谭记儿 人物形象 杜丽娘 戏剧观 
石城一枝梅——访江苏昆剧女小生石小梅
《上海戏剧》1988年第5期18-19,共2页惠子 
我早想走访石小梅了,正好三月份时,她获得了第五届梅花奖,是一个机会。南京今年的四月,连绵阴雨,这天难得放晴,我骑上自行车来到江苏省昆剧院宿舍。石小梅在她简朴的起居室接待了我,谈起得奖,她说:“我是很高兴的,至于感想却是一言难尽...
关键词:石小梅 江苏省昆剧院 连绵阴雨 沈传芷 还魂记 首场演出 作旦 南西厢 牡丹亭 一枝梅 
戏曲史家赵景深教授点滴
《上海戏剧》1988年第3期45-,共1页周光夏 
赵景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戏曲史专家。他平易近人,待人亲切,毫无名教授的“架子”。廿多年前,我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当时,教我们《元明清文学史》课程的教师就是赵景深教授。记得上明代传奇一章时,他在课堂上讲解汤显祖《牡丹亭》...
关键词:戏曲史 赵景深 《牡丹亭》 临川四梦 柳梦梅 杜丽娘 爱情故事 中国古典戏曲 还魂记 牡丹亭 
跨出“盆地”的重要一步——江西戏剧掠影
《上海戏剧》1986年第6期44-45,共2页李如华 
“盆地势态”是江西戏剧界对自己落后于邻近诸省的一个形象的描绘。这不是故作谦虚,近几年来他们在各种场合历数江西种种不景气的现状:观念陈旧、信息闭塞,创作沉寂、剧场萧条,水土流失严重、拿不出拳头产品……承认落后是因为不甘落后...
关键词:戏剧工作者 古老剧种 民间小戏 湖南花鼓戏 邯郸梦 珍珠记 中国青艺 《邯郸记》 王晓鹰 还魂记 
陌上老黄牛 挽耙正埋头——记老戏剧家石凌鹤被引量:2
《上海戏剧》1981年第4期11-13,共3页李立中 
最近,我去探望了我国老戏剧家石凌鹤同志。当走入寓所,被引进客厅兼书房的屋里,石老正聚精会神地伏案写作,知我来时才搁笔,和蔼地招呼就坐,并请他老伴拿出一叠东西,欣喜地告诉我:“文化大革命中,所藏书刊被劫洗一空。今天,竟想不到还追...
关键词:还魂记 告诉我 棠棣之花 一九 古典戏曲 全国文代会 田汉 孩子剧团 《木兰诗》 夏衍 
潘凤霞演唱的《孟姜女·哭城》
《上海戏剧》1981年第2期45-,共1页毛礼镁 
潘凤霞是赣剧著名演员。在继承赣剧传统声腔中,她与作曲同志曾多次合作,革新创造地演出了《还魂记》、《珍珠记》、《西厢记》、《幽闺拜月》、《梁祝姻缘》、《白蛇传》等等,这些剧目有的已拍成戏曲艺术片,有的灌制唱片或录音广为播放...
关键词:潘凤霞 珍珠记 梁祝 《西厢记》 还魂记 《白蛇传》 青阳腔 拜月 滚唱 《孟姜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