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情结

作品数:20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虞建华蔺学才朱振武吴梅芳梁彪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原工学院上海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许昌学院学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芒种》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呼啸山庄》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21期5-7,共3页刘智琴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她始终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热量地向往,对生态平衡理念的探索。以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读《呼啸山庄》,会有更多的发现与追索,通过文本细读,寻找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痕迹,探求自然环境对人物心...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 生态批评 精神世界 自然的敬畏 荒原情结 
英美文学“荒原”情结代表作——以《晃来晃去的人》为例被引量:2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85-87,共3页杨玉华 
在西方现当代文学史上,"荒原"情结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它突显了该文学体系中的一个特殊发展方向,主要在于对人和物异化的表达,对于孤苦精神的述说。在《晃来晃去的人》这部小说里面,索尔·贝娄利用约瑟夫这一人物形象,勾勒出了"荒原"...
关键词:英美文学 荒原情结 晃来晃去的人 
从索尔·贝娄的“荒原”情结解读英美文学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85-87,共3页张晓霞 
以《晃来晃去的人》为例,通过"自我追问""行为荒诞性"和"精神荒原"对索尔·贝娄作品中的"荒原"情结进行分析可知,英美文学经常将黑色幽默、夸张讽刺、带有讽刺性的文学典故和荒诞英雄应用到作品创作中,对西方政府和社会的腐败进行批判,...
关键词:索尔·贝娄 “荒原”情结 英美文学 西方社会 
论《远离尘嚣》中的荒原意识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488-493,共6页黄爽 
近年来,以文学地理学研究视角解读文献的方式隐隐具有成为文学批评研究之利刃的征兆。借用这种方式解读哈代第一篇直接以"多塞特荒原"(纸上的"威塞克斯郡")为创作背景的文学巨著——《远离尘嚣》,探讨作家、作品与地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远离尘嚣》 文学地理学 地理基因 荒原情结 
《晃来晃去的人》中贝娄的“荒原”情结试论被引量:2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197-198,共2页梁彪 
"荒原"情结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物的异化、孤苦以及背离传统等倾向。索尔·贝娄在《晃来晃去的人》中通过主人公约瑟夫精心勾勒出一幅"荒原"画面。约瑟夫的自我追问、行为荒诞性和精神荒原深刻地揭示了索尔·贝娄...
关键词:“荒原”情结 孤独 异化 行为荒诞性 
艾米丽·勃朗特的“荒原”情结与生态意识被引量: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53-58,共6页吴梅芳 
福建宁德师范学院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J003);福建省教育厅A类重点课题项目"生态批评视野中的19世纪英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AS1431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0&ZD135)的阶段性成果
在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e)的生命历程及其文学创作中蕴含了一个的重要意象——"荒原",本文以"荒原"为介入点,分析"荒原"在其创作中所呈现出来的3个层面:空间物质层面、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层面、精神象征层面。通过对这3个层面深...
关键词:艾米丽·勃朗特 《呼啸山庄》 荒原 自然 文明 
梁南诗歌的荒原情结
《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52-53,共2页王立宪 
2013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当代移民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13B065)
梁南诗歌的荒原情结是与诗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艰难痛苦的命运使诗人展开了哲思的翅膀,制导着诗人才能的发挥,这使他的诗歌辽远而不狭窄,深刻而不飘忽,忧伤而不消极,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用他的诗证明,他不是荒原上的匆...
关键词:荒原情结 命运 感染力 贡献 启迪 
艾米莉·勃朗特的荒原情结解读
《芒种》2012年第8期61-62,共2页吴定敏 
凭借其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在英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就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作为世界文学的奇葩之一,无法轻易界定她的风格类型,其作品既有犀利的现实批判,又有理想永驻的浪漫情怀;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 荒原情结 呼啸山庄 无意识 小说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解读 风格类型 
精神荒原上的挣扎——精神分析批评视角下的《喧哗与骚动》人物群像被引量:2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06-110,共5页曹曦颖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精心勾勒了一幅精神荒原的画卷。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主人公昆丁四兄妹的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固着、倒退等自我防御与抗争行为进行剖析,揭示作者的"荒原情结"与小说的抗争主题。
关键词:精神荒原 自我防御 《喧哗与骚动》 荒原情结 
荒原情结(组诗)
《地火》2011年第4期86-87,共2页李晓泉 
黎明又一个刚出蛋壳的黎明云像搓衣板上的泡沫,太阳像烧红的脸盆。
关键词:荒原情结 组诗 原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