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耘

作品数:47被引量:2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宋遂良刘欢胡德培刘卫东刘涵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安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新文学史料》《文史天地》《作品》《同舟共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来时路”与“现时文”——个人史视角下茹志鹃的前期创作心态
《文艺争鸣》2024年第12期19-26,共8页印筱萌 
倘若1958年的《百合花》标志着茹志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登场,那么1979年《剪辑错了的故事》则意味着她在新时期的转身。对创作上的两个高峰期,她的自我剖白正如黄秋耘的评价——“从微笑到沉思”^((1)),在动荡中“解剖麻雀,狠触灵魂...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 茹志鹃 来时路 《百合花》 创作心态 黄秋耘 
1960年代初期黄秋耘的“孙犁论”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83-89,共7页刘卫东 
“十七年”中,文学批评对“艺术标准”的关注急剧降低,基本随“运动”而起伏,成为具有高度指向性的工作,形成一套以“阶级分析”为评价标准的话语,并不断激进。但是,其中亦有反例——黄秋耘。黄秋耘任职《文艺学习》《文艺报》多年(1954...
关键词:黄秋耘 批评实践 《文艺报》 抒情特征 主题批评 文学批评 孙犁 阶级分析 
新时期初期的李希凡——李希凡与黄秋耘有关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的争论
《文艺争鸣》2023年第12期26-32,共7页李玉新 
在新时期初期的文坛,李希凡既不是“归来”的作家,也不是历次运动受过错误对待的老作家,((1))更不是一位普通人,他身上刻有20世纪50年代初“俞平伯批判”的独特印记。((2))1979年底,青年女作家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以下简称...
关键词:《爱 是不能忘记的》 俞平伯 《爱》 新时期初期 爱情题材 张洁 李希凡 爱情理念 
“不尽追求‘纯粹’的幻梦”——读《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有感
《文艺争鸣》2022年第11期16-31,共16页陆建德 
一、引言《文学知识》是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大跃进期间办的一份月刊,1958年10月至1960年7月共出22期。这份普及性杂志的插图和诗歌夸张地再现了不妨归入“纯粹”范畴的幻梦,创刊半年后发行量就超过二十万份。不知为何,刊物突然中止...
关键词:当代文学 文学知识 韦君宜 幻梦 《文艺学习》 黄秋耘 普及性 
岭南散文佳作的魅力
《少男少女》2020年第2期39-45,共7页胡荣锦 
1是什么时候起了要编辑"岭南散文佳作赏读"这个专栏的念头呢?也许是很多年前,也许是近年吧,但一直没有机会实行。2018年,我接触了不少广东省的青少年文学精英,在聊天时,发现他们竟然对广东的散文佳作知之甚少。爱好文学的他们尚且不了...
关键词:名家辈出 岭南散文 范若丁 秦牧 散文成就 青少年文学 黄秋耘 
时空交错的效果——读黄秋耘《丁香花下》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2017年第10期55-56,共2页言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我们一般人都很熟悉的一首唐诗。这首小诗之所以动人,与它背后的一段传奇,凄美而又感伤的人事有关,因此,这首四句仅二十八字的小诗,似乎可当作一部微型...
关键词:丁香 交错 时空 人面桃花 小诗 
理想、温和的“超人主义”——黄秋耘作品论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102-104,121,共4页刘欢 
黄秋耘首先应该是一位战士,然后是一位文人,他以战士的信仰、姿态为文,以文人的谦和、理想的气质为人,战士的气魄与文人品格的结合,使他成为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和理想、温和的"超人主义"者。黄秋耘是文坛上的"多面手",他的爱国主义的...
关键词:黄秋耘 干预生活 散文 战士 
黄秋耘论编辑的业务修养
《出版史料》2012年第4期117-119,共3页支颖 
黄秋耘(1918~2001)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成就突出的编辑家。他曾编辑过《文艺学习》《文艺报》等多种刊物,参与主持修订《辞源》工作。他写过大量的杂文、随笔、散文、文学评论,并结集出版了文学作品和评论集十馀...
关键词:编辑家 业务修养 外国文学作品 文艺评论家 《文艺学习》 《文艺报》 著名作家 《辞源》 
理想主义者的心路历程——黄秋耘散文简论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17-19,共3页刘涵华 
黄秋耘的散文真实反映了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复杂的心路历程,以及与广大劳动者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尚情怀。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朴实无华的语言所形成的审美艺术风格使他成为"五四"之后新一代散文家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黄秋耘 叙事与抒情 语言风格 散文 
革命人道主义者黄秋耘
《满族文学》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毛宪文 
  秋耘走了,走得有些急.   两年前,我读过他发表在<文史资料>上的<文学路上六十年>中有关作协经历的回忆,颇有同感,并激起思绪万千.忆及当年我在"肃反"斗争中的种种遭遇,以印证他的说法,于是写了一封长信给他,没等他的回信,却传来...
关键词:国民党 编辑部 《文艺学习》 党员登记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