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

作品数:7362被引量:7215H指数:2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寿桐宋剑华王嘉良刘勇陈思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赵树理的文类选择:从新文学到民间文艺
《文学评论》2025年第1期182-193,共12页张霖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民众通俗读物改造实践(1930—1960)”(2022JJ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罕见的、能运用多种文类写作的作家,但研究者很少从文类学角度对其作品的价值进行有效解释。回溯赵树理学生时代的阅读经历、早期诗歌和小说创作,以及成名之初批评家对其作品的评价,可以发现赵树理的文类意识...
关键词:赵树理 文类 新文学 民间文艺 
“历史的车轮”及其他——论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历史观念的转变
《文学评论》2024年第4期77-85,共9页付丹宁 
“历史的车轮”这一熟语真正得到广泛运用是在大革命之后,在此用法背后,是30年代全新的历史观念。这一观念将历史想象为连续的、而非断裂的,以此为基础的新文学也被想象为首先是承继的、而非诉诸“打倒”的。这一新历史观念极为不同于...
关键词:“历史的车轮” 历史观念 30年代 新文学 
黄侃的文章观及其对五四新文学的思考
《文学评论》2023年第5期62-70,共9页王小惠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章门弟子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关系研究”(21BZW1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黄侃的文章观始终与五四新文学处在对话之中。他反对将文章创作中的“言文合一”现象普遍化、正面化,博搜语言实例来证明“五四”主流的“文章即说话”观在学理上的漏洞,展示“说话”带给文章创作的不稳定性与破坏性。黄侃坚持“发明”...
关键词:黄侃 文章 新文学 说话 发明 自然 
从思想革命到心理改换——论《新潮》同人对新文学启蒙伦理的推进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23年第2期91-99,共9页危明星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以新文学承载的新思想纠正国人的荒谬思想渐成文学革命中新文化同道的共识。而与师长相比,西方的哲学、心理学等知识资源成为《新潮》同人重建新文学启蒙伦理的重要凭藉。通过“文学”的重新定义,《新潮》同人把...
关键词:《新潮》同人 新文学 心理学 启蒙 
鲁迅与新文学解剖学隐喻的发生
《文学评论》2023年第1期72-80,共9页邓小燕 
近代以降“人的发现”的文学思潮中,现代解剖学成为新文学家十分借重的医学资源,新文学也因之具有强烈的解剖学特征,这种解剖学特征体现为向外的社会解剖与向内的自我解剖。向外的社会解剖着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新文化知识分子利用解...
关键词:解剖学 新文学 鲁迅 
20世纪30年代山东中学国文课堂内外的新文学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22年第3期98-106,共9页刘子凌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现代文学的实存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4DWXJ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经历了从纯文言文教学到以白话文教学为主导的重大转变。作为白话文的重要载体,新文学在山东的中学国文课堂内外得到了广泛传播。这种新的文学形态,引发了教与学两方面的深刻变革,国文课堂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同时彰显,从...
关键词:新文学 中学国文 革命动员 山东 
没有“五四”,何以“晚清”?——“五四”对近代文学价值意义的发现与遮蔽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21年第1期206-214,共9页左鹏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戏曲文献考索类编”(项目编号14ZDB0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是由以"五四"为显著标志的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建立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和思想传统发现并确立的,同时,近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也是被五四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形成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和思想导向所遮蔽与消解的。"五四...
关键词:五四 新文学 新文化 近代文学 
论田汉对新文学“社会改造”意涵的探索被引量:4
《文学评论》2020年第6期172-181,共10页席艺洋 
20世纪30年代,田汉宣布“左转”。但这一转变却并非突变,实则有着更早的思想积累。五四时期,田汉曾认为自然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分别代表了“诗歌的运动”和“劳动的运动”,两者结合则代表了新文学未来的趋势。在他“通过文学改造社会”...
关键词:田汉 社会改造 “五四”新文学 自然主义 社会主义 
施约瑟官话译经实践的新文学意义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19年第2期109-118,共10页凤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基督教大学的文学教育与新文学的关系研究:1911-1937"(14CZW05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视野中中国近现代时期汉语发展的资料整理与研究"(16ZDA185)的子项目"传教士的汉语语言实践与汉语;汉文的现代发展";上海市教育科学市级项目(B13010)的阶段性成果
施约瑟是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参与圣经中译的重要代表。施约瑟有意融合官话和文言,追求一种文白相容、雅致得体的语言形式。北京官话本圣经较之官话和合本,更早地实现了古白话的现代转型,呈现出现代中文书面语发展过程中一种文白杂糅、...
关键词:施约瑟 官话译经 新文学 
“重写湘西”与沈从文40年代的文学困境——以《芸庐纪事》为中心的讨论被引量:18
《文学评论》2018年第4期87-96,共10页姜涛 
抗战爆发后,沈从文曾重返湘西,在沅陵小住了一段时间,对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下,有了更为切近的了解。南下昆明之后,他开始着手一个庞大的"重写湘西"计划,试图在抗战前后特定的情境中,检讨湘西地方的历史困局与可能的出路。为了表现情感...
关键词:沈从文 沅陵 《芸庐纪事》 新文学重造 文体综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