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分

作品数:1169被引量:2720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相关作者:岑可法周俊虎刘建忠薛改凤项茹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烟煤与贫煤挥发分含量差异对氨煤混燃NO_(x)生成特性影响
《热力发电》2025年第3期90-98,共9页刘欣 张文振 王耿辉 谢妍 李明 牛涛 王赫阳 
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是燃煤机组低碳化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之一。然而,由于氨含有大量氮(N),氨煤混合燃烧可能导致锅炉NO_(x)排放大幅升高。因此,能否实现NO_(x)排放控制是决定燃煤锅炉氨煤混燃技术可行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氨煤混燃NO_(x)生...
关键词:氨煤混燃 碳减排 NO_(x)排放 燃煤锅炉 挥发分 
高低挥发分混煤着火特性研究
《锅炉技术》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陈辉 杨希刚 黄林滨 赖金平 李朝兵 戴维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701504);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科技专项(GJNY-23-81)。
基于国家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政策和煤电一体化要求,W火焰锅炉将面临掺烧烟煤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摸清燃用无烟煤的W火焰锅炉掺烧烟煤后的高低挥发分混煤着火特性,为W火焰锅炉掺烧烟煤的运行调整、设备改造提供理论基础,以无烟煤、贫煤和烟...
关键词:W火焰锅炉 掺烧烟煤 运行参数 试验研究 
煤尘爆炸性与煤工业分析成分关系影响研究
《煤炭技术》2025年第1期156-159,共4页胡夫 杨亚会 钟敏 费宇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B2023NSCQ-MSX0736)。
采用大管状煤尘爆炸仪考查了不同工业分析指标与煤尘爆炸火焰长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挥发分是影响煤尘爆炸性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呈现出挥发分越大,灰分越小,煤尘爆炸火焰长度越大的趋势。实验结果为通过煤的工业分析数据初步判断煤尘...
关键词:煤尘 爆炸性 工业分析 挥发分 灰分 
煤炭中灰分及挥发分对发热量的影响研究
《化工管理》2025年第1期63-65,共3页赵积坤 
煤炭发热量是指煤炭燃烧时发出的能量,煤炭的发热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单位质量煤炭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全部热量。煤炭的发热量不仅用于鉴定煤质、计算热平衡和耗煤量,还是改进燃煤方法、提高热能利用效率的依据。文章通过多...
关键词:发热量 灰分 挥发分 影响因素 
尼日尔褐煤粉磨调试体会
《中国水泥》2025年第1期53-54,共2页田厚忠 于瑞生 胡日红 王元全 
1 褐煤的性能特征及工业化学分析褐煤大多无光泽,挥发分高,在空气中易风化变质,燃点较低,高水分也是褐煤的特征之一,由于褐煤内部有很多毛细孔使褐煤内部的气孔率和比表面积较高,其表面具有亲水性,褐煤的孔隙率高,含氧量高,化学活性强,...
关键词:可磨性指数 气孔率 化学活性 氧化速度 挥发分 燃点 毛细孔 化学分析 
电极糊存贮环境对质量性能的影响研究
《铁合金》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刘祯 邸俊明 于锋 张永斌 经云 王浩坤 张凯欣 
通过对电极糊的用途、生产过程的介绍以及试验分析研究,探讨了电极糊存贮的时间、温度、暴露的比表面积、通风条件等会对电极糊质量性能产生影响.
关键词:电极糊 存贮环境 挥发分 
硅酸盐熔体的物理性质及其对地球深部状态和过程的启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4年第6期1113-1132,I0002,共21页郭璇 张力 颜晗 倪怀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222203,423303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WK3410000019)。
硅酸盐熔体在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各个阶段均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的关键载体,具有非常活泼的物理化学性质。深入理解硅酸盐熔体在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对于准确诠释与熔融密切相关的地质过程与现象具有重...
关键词:硅酸盐熔体 物理性质 挥发分 定量模型 地球内部过程 
聚乙烯醇生产干燥系统的优化改造
《安徽科技》2024年第12期44-46,共3页王旭芳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其性能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因而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私营企业的进入以及行业厂家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聚乙烯醇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客户对聚乙烯醇内、外在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目...
关键词:聚乙烯醇 外观色泽 外在品质 挥发分 私营企业 夹带 
掺烧氨对煤粉不同燃烧阶段NO生成特性的影响
《煤炭转化》2024年第6期91-101,共11页龚成 花昌豪 陈萍 顾明言 蒋博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06129);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8085QE15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3M731426).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仍是火力发电,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燃煤电厂的降碳势在必行。氨作为无碳富氢燃料,与煤掺烧能有效降低电厂的碳排放,但由于氨的富氮特性,增加了氨煤混燃过程中NO排放高的风险,因而探究氨煤混燃NO生成特性十...
关键词:氨煤混燃 挥发分 煤焦 NO 氮转化率 
两淮矿区高挥发分烟煤的红外和拉曼光谱特征分析
《煤炭技术》2024年第12期258-263,共6页苟博明 徐宏杰 祝月 戴王杰 陆杰旭 胡继收 
安徽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023z04020001);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研究项目(2023-g-1-21);安徽理工大学2023年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23cx2001)。
为明确两淮矿区高挥发分烟煤的化学结构特征,以淮南和淮北矿区煤样品(L-13、Q-7)为研究对象,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测试,结合分峰拟合方法分析了煤样官能团相对含量,并计算了结构参数。结果表明:煤样L-13和煤样Q-7羟基结构中氢...
关键词:两淮矿区 傅里叶红外 拉曼光谱特征 结构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