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现

作品数:357被引量:21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征刘海贵彭菊华安策刘良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闻前哨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闻的发现和发掘
《新闻前哨》2011年第6期72-74,共3页袁致秒 
新闻在于发现,在于开掘事实的技巧。本文提出新闻发现的两个阶段,初级阶段:看——眼观六路、闻——耳听八方、聊——谈天说地、查——按图索骥;中级阶段:新闻跟踪法、筛选"最"字法、巧取角度法、寻找"异"字法。
关键词:新闻发现 阶段 方法 
党报时事报道的新闻发现与信息组合
《新闻前哨》2011年第5期30-32,共3页孙国平 陈建良 史果 
一、新闻发现与信息组合的内涵和意义 在现代中国新闻学研究中,陆定一的新闻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占据着权威的地位,但若引入传播学的角度进行认识.新闻表现则为形形色色的信息符号,不可能是“事实”本身。
关键词:信息组合 新闻发现 时事报道 党报 新闻学研究 现代中国 新闻定义 信息符号 
新闻发现力培养路径被引量:2
《新闻前哨》2006年第8期50-50,共1页周志宏 
衡量一个记者好与差的一把重要标尺,就是记者的“新闻发现力”。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地传播...
关键词:新闻发现力 培养路径 新闻记者 总编辑 新华社 
从变化中发现新闻
《新闻前哨》2005年第10期26-26,共1页董斌 
戈公振说:“空气中充满了新闻,到处都在等候新闻采访人。”瞬息万变的世界风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新闻素材。但新闻事实蕴藏在事物的变化中,要靠记者去发现和捕捉。无论是刚踏人新闻之门的年轻人还是从...
关键词:新闻采访 新闻发现 新闻工作者 社会生活 新闻素材 新闻事实 新闻线索 戈公振 年轻人 
时代性:典型人物宣传的维度被引量:1
《新闻前哨》2004年第7期25-26,共2页袁志坚 查理 
讴歌和传播各条战线出现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崇高精神,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典型榜样,并使之形成强烈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引导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广大群众的要求;是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也是发挥党报优势的需要。
关键词:典型人物 新闻宣传 时代精神 新闻发现 新闻写作 
寻找新闻摄影“亮点”
《新闻前哨》2004年第7期42-42,共1页罗学珊 
要从寻常生活中寻找到不寻常的新闻,仅有身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心入。就是说,只有人到心到,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情景,从中引发思考,才能发现寻常中的不寻常,平淡中的不平淡,也才能寻找到启动快门的新闻“亮点”。如面对...
关键词:新闻摄影 新闻发现 新闻时效 新闻真实性 
发现新闻背后的“隐性信息”
《新闻前哨》2004年第2期23-24,共2页陈媛媛 
新闻是发现的科学,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的新闻线索、挖掘新的新闻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但在现今媒体新闻源雷同,独家新闻不易碰到的情况下,新闻发现大多为非“原创型”的...
关键词:新闻发现 新闻价值 隐性信息 信息整合 新闻视角 
“三贴近”与新闻发现
《新闻前哨》2004年第1期29-29,共1页黄乔凯 朱晓瑜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报道实质上就是一种发现。古人说,为文者,观察积累也。新闻报道也同样如此,是观察与积累的结果。要想作一名合格的电视记者,除了要练好笔头功夫和镜头功夫外,还要练好第三种功夫,提高新闻发现能力,这样才能找...
关键词:新闻发现 “三贴近” 新闻调查 群众服务 
科学——新闻的第一属性
《新闻前哨》2003年第10期13-14,共2页陈光 
我们都知道,新闻属于文化范畴,而文化这个概念又由科学和艺术两大基础组成。作为文化现象的新闻,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艺术呢? 关于新闻的基本属性,理论界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的表述。但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在实际新闻工作中...
关键词:新闻属性 科学性 新闻价值 新闻发现 新闻工作者 学者型记者 
策划是对新闻资源的发掘
《新闻前哨》2003年第9期68-68,共1页张兴旺 董淑健 
20世纪80年代后期,策划悄然进入中国新闻界。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指的是媒介新闻编辑在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工作,以及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等。策划的目标是实现对媒介新闻资源的最大发掘与最佳配置。
关键词:新闻资源 新闻传播 新闻策划 新闻发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