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派

作品数:290被引量:20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余中先吴岳添王燕郑立敏谈亚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末民初典型理论嬗变探微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101-108,共8页杨旭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历史经验研究”(18ZDA278)。
清末民初典型理论的发展按时序可分为起始(1897—1906)、发展(1907—1910)、深化(1911—1917)三个阶段。起始阶段以新小说派的典型理论为主,代表人物是梁启超、严复、夏曾佑等,他们的典型理论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注重典型的社会效用...
关键词:典型理论 小说革命 新小说派 小说林派 综合派 
探索另一种叙事被引量:2
《大家》2021年第1期127-130,共4页韩松刚 
范小青的写作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她对于小说各种不同形式的探索,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她始终像一个“新小说派”作家。因此,她的小说从不拒绝精美的形式,《香火》如此,《我的名字叫王村》如此,《灭籍记》如此,《战...
关键词:新小说派 范小青 自我意识 《我的名字叫王村》 《香火》 叙事 合唱团 
无处不在的现实主义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19年第4期1-3,共3页贺绍俊 
罗伯-格里耶是法国新小说派的创立人之一,他挑战传统现实主义,主张打倒巴尔扎克,并建立起一套反对现实主义的小说理论。尽管如此,我始终记得他在《从现实主义到现实》这篇文章中的第一句话:"每个作家都认为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人们似...
关键词:传统现实主义 罗伯-格里耶 理论主张 现实主义者 新小说派 巴尔扎克 小说理论 立人 
先锋文学:记忆与重估——读木叶访谈集《先锋之刃》被引量:1
《书城》2019年第1期118-124,共7页俞耕耘 
先锋文学,是一种有意味的文学史书写描述。中国当代作家从来没像超现实主义、新小说派那样,先搞个创作宣言,再形成流派团体,实践艺术主张。换言之,先锋的观念并非首位性的,而是归纳性的。
关键词:先锋文学 记忆 文学史书写 超现实主义 当代作家 新小说派 艺术主张 
大视野下的本土写作
《朔方》2016年第4期137-141,共5页黑丰 
视野是一个空间概念。提出视野,意味着写作的距离感和空间性,因为视野一词是涵蕴着一种目光和焦距的。这里不仅意味着一种写作的审美学意义的发生,更意味着思想的要素(一个写作者,不仅仅要成为一个作家,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眼光专业...
关键词:本土文学 独创精神 审美学 审美趣味 距离感 空间性 涵蕴 中短篇小说集 新小说派 空间概念 
文化卮言
《杂文月刊》2016年第2期18-18,共1页严承章 
一网言有民间组织把"孔子和平奖"颁给津巴布韦总统,对方发言人声明拒绝,获奖者还骂这个奖一文不值。送奖上门,不想对方"一点面子也不给",真是丢尽脸面。孔子在今天又当一回"摩登圣人"。历史上凡是把老人家抬出来,"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
关键词:儒人 卮言 孔圣人 名人故居 《儿子与情人》 新小说派 “朦胧诗” 城市改造 何影 个性解放 
散文化叙事方式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5年第10期68-69,共2页范垂功 
散文化叙事方式的出现,告别戏剧化叙事方式,在文学艺术领域如同新小说派代表作家、理论奠基人罗布——格里耶所说,“标志着一次革命”(罗布——格里耶:《未来小说之路》,《当代外国文学》1983年第1期)。一些散文化叙事方式的作...
关键词:叙事方式 散文化 无意义 《当代外国文学》 新小说派 代表作品 故事情节 代表作家 
从《橡皮》艺术特征谈新小说派特色
《文学教育(中)》2015年第8期40-40,共1页徐海燕 
随着时代变迁,罗布-格里耶的相关著作相继问世,再加上“新小说”理论的提出,人们发现《橡皮》这部小说直接对西方传统小说的创作手法、文体风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是以反传统为特色的一种现代主义小说派———“新小说”派发端。...
关键词:《橡皮》 艺术特征 新小说 
从《嫉妒》看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理论
《山花(下半月)》2015年第7期133-134,共2页贾利芳 贾燕婷 郭长荔 
对物的客观真实描写——不在场的隐匿叙述者罗伯—格里耶认为,世界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它只是客观地存在着。"事物就是事物,人只不过是人"。他倡导要站在物件之外写作,用一种纯客观的态度来描写事物。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摒弃主观...
关键词:里耶 小说理论 弗朗克 写作模式 新小说派 叙述对象 第三个人 视觉图像 现代小说 物本主义 
空间美学和双重虚构
《小说林》2015年第3期84-85,2,共2页索耳 
从年幼时起我就有了一种空间意识。在一间大房子里,独自玩着玩具,那是塑胶机器人和怪兽、刀和剑之间的争斗,不会有人来打扰。孩童在这种独立之中产生的各种幻想乃是一种珍贵的心灵体验。而其实这样的空间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比如,抽根烟,...
关键词:小说情节 失恋后 空窗 心灵体验 索耳 子里 迷舟 海力洪 新小说派 作文大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