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耶斯洛夫斯基

作品数:227被引量:8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跃陈阳马娜周琪雯张利群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夏高等学校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电影评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故乡、他乡或“无定”空间: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流亡”银幕阐释被引量:2
《电影评介》2020年第6期37-40,共4页张余辉 施万里 
2018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传播学视角下的朱子学英译研究——以《朱子语类》为例”(编号:YG2018012)的阶段性成果。
一、流亡者的迁移:从《杀人短片》到《三色》在1988年《杀人短片》获得欧洲电影节大奖之前,以拍摄纪录片起家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未曾得到太大关注。《杀人短片》一举让世人看到了其不同凡响的电影才华,而后,基耶斯洛夫斯基转型拍摄故事片...
关键词:基耶斯洛夫斯基 《杀人短片》 《三色》 纪录片 流亡者 电影节 拍摄 
《永恒和一日》的边界跨越与生命隐喻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18年第8期39-41,共3页刘倩 刘安经 
希腊,被视为西方文明的起点,也是西方文学、西方戏剧的发源地,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是希腊著名导演,他同波兰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和西班牙的阿尔莫多瓦一同,构成了欧洲电影的最后一道"大师阵线",因其对人...
关键词:隐喻方式 基耶斯洛夫斯基 生命 边界 欧洲电影 阿尔莫多瓦 西方文明 西方文学 
《蓝》、《白》、《红》中细节场面作用浅析——对人物精神和电影主题的表达
《电影评介》2013年第21期69-71,共3页王洁 
如果把一部电影比作一个健全的人,那么电影剧本的故事框架就是相当于人体的骨骼,起到了支撑性的作用,并决定了一个人的大体轮廓;电影剧本中的具体的事件则是人物的血肉,是使电影内容充实的关键;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就像是人体的关节,...
关键词:电影主题 细节 个性特征 基耶斯洛夫斯基 电影剧本 寓意深刻 表达 事件 三部曲 人物形象 
《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脆弱与荒诞背后的迷雾
《电影评介》2013年第15期54-57,共4页张波 
一、影片梗概《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双线交叉叙述了两个少女的故事。两个少女,一个生长在波兰,一个生长在法国,同样的相貌,同样的年龄,一样的名字:维罗尼卡。她们都那样喜欢音乐,嗓音甜美。波兰的维罗尼卡非常喜欢唱歌,唱高音尤其出众。
关键词:基耶斯洛夫斯基 双重生命 灵魂 波兰 电影 现代人 生存困境 苹果 双线交叉 脆弱 
论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的人性思考
《电影评介》2012年第17期13-14,66,共3页胡珍珍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当代欧洲一位集编剧与导演于一身的波兰导演,他以朴素平实的叙事、完美的影像构成和深刻的哲学内涵名列世界著名导演的行列,从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人们在道德、情感上的多重困境。以《机遇之歌》和《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
关键词:基耶斯洛夫斯基 人性关怀 
灵与肉的哀歌——《两生花》的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评介》2011年第15期31-33,共3页马玉宝 
《两生花》是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1991年的作品,影片唯美的镜头中总是弥漫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凉情绪,两个维罗妮卡承受着肉体的撕裂,忍受着灵魂的煎熬,两生花的故事虽然美丽,但正是因了这美丽,便使得这美丽在破碎之时显得越发沉重,...
关键词:基耶斯洛夫斯基 《两生花》 视听语言 
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看待生活的态度
《电影评介》2011年第5期20-21,共2页刘磊 
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20世纪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起初以拍纪录片闻名,而后来真正让他被全世界所了解的原因是他开始了他的电影创作生涯,并拍出了《两生花》、《十诫》、"三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被称之为"骨灰级的殿堂大师"。
关键词:表现主义 自由 平等 博爱 
自由? 平等? 博爱? 乌托邦!——论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的审美情趣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08年第19期16-17,共2页朱云清 潘华 
电影只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用来对人性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一种工具或方式。其作品刻画人物两难的道德困境,关注个体困惑的精神世界,无不渗透悲观主义及道德焦虑。在其《蓝》、《白》、《红》作品中,在"自由、平等、博爱"主题下,浸透的却...
关键词:基耶斯洛夫斯基 道德焦虑派 《蓝》《白》《红》 
用大师的作品《十诫》悼念大师——写在基耶斯洛夫斯基逝世十周年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07年第1期51-51,共1页罗勤 
基耶斯洛夫斯基凭借《十诫》跻身国际电影大师的行列,本文着重探讨《十诫》之《杀人短片》中的道德困境主题,以追思这位逝世十周年“当代欧洲最具独创性,最有才华和最无所顾忌的电影大师”。
关键词:基耶斯洛夫斯基 十诫 道德困境 
撞击、沟通与爱——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蓝色》、《红色》的哲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启迪
《电影评介》2006年第13期75-75,共1页金承德 
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蓝色》、《红色》折射出人间自由与博爱两大文化信念之间的撞击与缠联。自由是人类的权利,但任何绝对的自由可能导致孤僻的隔离和与周围脆弱的摩擦,人的沟通与交往是人的本质所在,沟通与交往又依赖于必然与偶然,顺...
关键词:撞击 沟通 自由 博爱 理性 正视面对的世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