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化时期

作品数:121被引量:20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黄英伟吕志茹王胜郝平郑卫东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集体化时期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征与逻辑
《世界建筑》2025年第1期12-19,共8页叶露 史英楠 王慧宾 黄一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4780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YJC840039。
集体化时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村镇建设的重要起步阶段,其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基于历史文献和资料,本文系统梳理了人民公社期间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规划设计方案与建造实践,从功能类型与规模...
关键词:集体化时期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特征 建设逻辑 
集体化时期工分稀释化视域下乡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以广西容县华六大队为例
《开放时代》2024年第6期99-120,共22页冯裕强 
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中医药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2VSZ04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振兴中医药事业研究”(项目编号:GD22XDS06);广州中医药大学2023年青年拔尖人才(团队)揭榜挂帅项目“中医药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内存逻辑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人民公社制度在学界一直备受争议。为更深入揭示其全貌,本文从工分稀释化视角,结合对相关档案、账册和口述史资料的考察,对广西容县华六大队的公共产品供给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首先,平均主义盛行的重要原因是国家和集体从生产队抽取了...
关键词:工分稀释化 公共产品 社会经济 人民公社 
集体化时期农村插队知青的副业生产——以厦门知青为例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4年第5期47-59,共13页丘新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15ZDB051)的阶段性成果。
集体化时期,为使插队知青安心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实现生活上的自给有余,国家在插队知青的菜地分配与经营、养猪与积肥事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副业生产等诸方面给予较多关注,并付诸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但是,由于基层贯彻...
关键词:集体化时期 副业生产 厦门知青 菜地管理 养猪事业 
集体化时期淠史杭水利工地的民工数量与工地生活
《安徽史学》2024年第5期138-148,共11页张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初期淮河流域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研究”(2022BDJ074)的阶段性成果。
淠史杭灌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兴修的最大灌区,当地政府动用几十万民工在14年内(1958-1972)基本完成了主干渠、干渠等建设,实现了江、淮的连通。其水利民工主要来自灌区内的受益县,以农民为主体,利用冬休季节集中修建,民工的动...
关键词:民工数量 工地生活 经验启示 
从“生活”出发:再思集体化时期的“再生产”实践被引量:2
《妇女研究论丛》2024年第4期6-15,共10页宋少鹏 
一、社会再生产危机:为何讨论?如何认知?这几年《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组织工作坊有一个特点,就是回应社会热点问题,那么,我一直在想编辑部为什么要组织这次“再生产”的圆桌讨论?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再生产 工作坊 圆桌讨论 集体化时期 《妇女研究论丛》 编辑部 
集体化时期“包”的基层实践与制度演变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4年第2期54-66,共13页李田玉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乡村社会走向集体化的路径考察与经验研究”(19CDJ026)的阶段性成果。
1952年,较早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东北、华北地区率先提出定额计酬的“包工制”。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各地农村又发展出以“三包一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包”随之由一种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的制度性安排,开始在全...
关键词:集体化时期 农业生产责任制 包工包产 制度演变 
编后语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3年第2期303-303,共1页
本卷刊发专题论文六组18篇,研究评述一组2篇,书评一组3篇,文章共计23篇。生活与制度一组2篇论文。罗桂林从上海门牌制度从租界向华界扩散的过程,考察门牌的推广所造成的空间编码化和管理数字化,关注门牌制度的推行对民众日常生活造成的...
关键词:管理数字化 空间编码 台头村 书评 专题论文 集体化时期 编后语 民众日常生活 
集体化时期郑州花园口地区“引黄”农田水利建设探析被引量:1
《鄱阳湖学刊》2023年第6期91-102,127,共13页申志锋 田雅阁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青年项目“近代以来豫省黄河下游沿线土地生态变迁的文献整理与研究(1855—1987)”(2022CLS020);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第八批课题青年项目“明清以来郑州黄河沿线地区土地生态变迁与民众生计适应研究(1578—1965)”(Q2022-4);第6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明清以来黄河下游豫鲁交界地区沙碱地景观变迁与生计研究(1578—1987)”(2021M692922)。
自1938年花园口事件后,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地区土地沙碱化严重,农业产值低下,民众一直深受黄河决口带来的影响困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工作,在集体化时期,尤其在1957—1960年展开了大规模的与“引黄”相关的农田水...
关键词:集体化时期 郑州花园口地区 引黄淤灌 农田水利建设 
账簿里的村庄:集体化时期绩溪县宅坦村财务结构的实证考察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47-54,共8页陈勇 李迪迪 
结合我国工业化建设初期的时代背景,以安徽省绩溪县宅坦村保存下来的财务账簿为具体研究对象,运用财务结构分析方法,从收入变动、固定资产增添、股份基金集散等基本特征性事实入手,回溯宅坦村这一微观经济体资金运行与经济绩效状况。研...
关键词:宅坦村 资金流 乡村经济 
集体制与家户生产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133-134,共2页颜燕华 
学界对于国家宏观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之研究存在一种较强的去地方化和去历史性倾向,而从形式到实质的社会学研究要求研究者采用更为经验的、条件性的研究方式来追索社会现象的作用机制和历史根源。具体到对集体制之影响的研究,需要改...
关键词:集体制 内在要素 社会学研究 历史根源 集体化时期 宏观制度 去地方化 地理环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