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者

作品数:1130被引量:1709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郝旭光张嘉祺刘纪鹏严龙邓建鹏更多>>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银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董事会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连交易”要做好预警管理
《董事会》2023年第11期19-21,共3页郑世强 潘瑶 
鉴于关连交易自身存在的风险性和监管者、市场对于关连交易的严肃态度,作为上市主体,一定要做好关连交易预警管理“护城河”,做好关连交易管理,这是一个不可回避,也值得认真研究、谨慎安排的问题在较为成熟的香港H股市场,“关连交易”(C...
关键词:预警管理 上市规则 中小股东利益 关联交易 H股市场 存在的风险 监管者 审议程序 
月球的背面——对冲基金把手伸进了养老基金的口袋
《董事会》2022年第12期62-64,共3页John C.Coffee 罗大千(编译) 李高宇(编译) 
新的研究表明,对冲基金积极主义所带来的股东财富增长部分来自于对目标公司养老基金的“突袭劫掠”,这也导致后者资金不足。养老基金空门大开,面对来自对冲基金积极主义的压力,目标公司管理者能够轻易从中攫取资金。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
关键词:对冲基金 审计人员 公司管理者 股东财富 养老基金 偿付能力 监管者 
信托持股上市科创板破茧而出:问题与希望
《董事会》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梅慎实 谢江东 
科创板3家公司的审核实践表明,监管者对信托持股持更加包容的态度,持股比例不高的家族信托持股也基本得到了认可,但是实际控制人完全以信托方式持股上市的案例目前尚未出现,须待市场和监管合力进一步打破禁锢,探索接受实际控制人完全以...
关键词:实际控制人 持股比例 信托 科创板 监管合力 破茧而出 监管者 重要载体 
中国公司“热衷”一股独大之谜被引量:4
《董事会》2019年第7期40-43,共4页仲继银 
如同自然界有蜂王和工蜂一样,人类也在深层习性上存在着一种权威与服从、中心与外围的行为模式。脱离一股独大、走出人治和家长制传统,需要一种基于规则的信任构建和组织运作能力不太正常的一股独大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可能以中国为最...
关键词:一股独大 监管者 同股不同权 
不必过度渲染证监会败诉
《董事会》2016年第9期27-28,共2页万国华 张崇胜 
虽证监会被诉于法有据,但常被诉也反映出不少问题。证券法体系不健全,证券立法缺乏可操作性就是其中之一。证监会不应该仅仅加强执法力度,更应该加强立法早在2016年“两会”期间,证监会新任主席刘士余便透露其“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
关键词:退市制度 信息披露 资本市场 投资者利益保护 市场操纵 监管思路 被监管者 上市公司信息 股票市场 法制化水平 
监管者要顶住压力不改初心
《董事会》2016年第9期31-32,共2页卫文省 
哪些法律法规缺乏细则,哪些法律法规具体条款不够清晰,存在与监管对象(市场主体)的争议,哪些法律法规的司法解释不够详尽,容易引起公检法机关的歧义,可能引起市场和社会的质疑,要根据监管实践及时修订丰富和完善,不给自身监管执法尤...
关键词:中国证监会 监管对象 监管实践 市场主体 公检法机关 证券监管 资本市场 司法解释 风神轮胎 业务监管 
做好独董≠投反对票和制衡
《董事会》2016年第6期24-26,共3页刘凤委 
对独董而言,不能简单认定自己就是中小股东的保护神,手里举着尚方宝剑、带着监管者的目光去审视其他董事和高管,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这样的董事行为方式对公司将带来伤害。独董手中的武器不应该是动不动就挥舞反对票,而是有其他很多...
关键词:制衡 中小股东 行为方式 监管者 董事 高管 公司 
祛魅“国资流失”正当时被引量:1
《董事会》2014年第6期82-84,共3页严学锋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正成为国企最大制度红利之时,在国资流失这一问题上解放思想,同样应该胆大一些,不做小脚女人,破除相关方特别是国资监管者、国企高管身上不合理的枷锁,轻装上阵,成为落实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定海神针。事实上,不积...
关键词:国资流失 祛魅 混合所有制 解放思想 监管者 相关方 国企 红利 
阳光激励须坚持市场化前提
《董事会》2012年第2期96-97,共2页王志钢 
科学的薪酬激励制度是公司治理有效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保证,国有企业监管者对此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市场化是前提,公平、公正、规范、透明是具体要求。
关键词:薪酬激励制度 市场化 阳光 国有企业 公司治理 股权激励 监管者 
原则管理丢弃:中海油治理“漏油”
《董事会》2011年第10期78-79,共2页张华强 
无论实际情况怎样复杂,在公司治理中,监管者都应当在原则问题上尽到约束、制衡之责。管理者对既定管理原则的执行情况是衡量其是否尽职尽责的重要表现,监管者如果在这方面失察,满足于业绩达标。
关键词:公司治理 管理原则 中海油 漏油 原则问题 执行情况 败德行为 监管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