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举

作品数:128被引量:13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胡坤何忠礼黄明光宁欣周涵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出简牍所见秦代官吏荐举制度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6期7-17,共11页苏俊林 范肖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项目“岳麓秦简《奏谳文书》汇校与研究”(项目编号:19VJX009)。
官吏荐举制度是秦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秦代荐举制度的形式主要有制度荐举、私人荐举和自我推荐三种。国家从才能、功劳、年龄、籍贯、社会身份、过往经历和资财等7个方面规定了被荐举人的条件和资历,要求明确且严...
关键词:秦代 岳麓秦简 荐举制度 荐举形式 荐举责任 
从捐纳到荐举:三藩之乱中的制科事件与士人心态——兼论己未词科的诏试缘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42-151,共10页袁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前中期西南边疆战争的文学书写研究”(项目编号:22CZW03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两淮盐官文学活动研究”(项目编号:22ZWC007)的阶段性成果。
顺康之际,以吴三桂为代表的军事勋贵集团处于强势地位,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世乱重武的风气使得边缘心态在士林社会蔓延。为弥补战争带来的巨大财政消耗,清廷在康熙丁巳年为捐纳者增设乡试一场,这种唯“财”是举的选拔方式引发了士林社...
关键词:清初 三藩之乱 丁巳乡试 己未词科 士人心态 
明代边才的荐举、储养与任用研究
《历史档案》2024年第2期68-76,共9页韩帅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明代北部边疆地区总督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W057。
边才指熟习边务、娴于军旅之人。明代颇重边防,自嘉靖“北虏”横行,朝臣屡有荐举边才的做法,至万历东征、明末辽东乱局,对于边才需求甚殷而荐举边才更频,乃至设有“边才簿”予以登记。荐举边才人数趋多而门槛愈降,使废闲官员、中下层官...
关键词:明代 边才 荐举 储养 任用 
荐才不行私曲
《刊授党校》2023年第9期67-67,共1页永新 
人才事关国家兴衰盛亡,历朝历代都重视举荐人才。其中私人荐才不行私曲的境界,彰显古人的人格魅力。私人荐举是臣子以个人名义向君主举荐人才,或称保举制。这是在中国古代史上实行最长久的一种制度化选拔人才方式。君主要求具有一定资...
关键词:负连带责任 中国古代史 选拔人才 国家兴衰 举荐人才 君主 荐举 人格魅力 
苏洵干谒书信技巧研究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5-13,共9页陈心怡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党争视域下的北宋文风研究”(2021XKT1070)。
苏洵屡试不第,渴望通过荐举跻身士林,书信在苏洵的干谒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苏洵通常采用表达仰慕、叙述交情和描写悲惨经历的方式表达情感,针对不同的干谒对象采取不同的游说方式。在崇尚风节的时代背景下,苏洵虽以“王佐才”自命,却...
关键词:苏洵 干谒 书信 荐举 
辽金荐举制度——兼论辽金贵族政治与皇权的关系被引量:1
《殷都学刊》2022年第4期47-52,共6页关树东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辽金贵族政治、皇权与官员选任》(21FZSB049)的阶段性成果。
辽金政治体制具有鲜明的贵族政治特色。辽金荐举制度及其运行,反映了皇权与贵族政治的关系,体现了辽金政治体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辽朝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铨选制度不够健全,荐举缺乏制度性规范,带有浓厚的贵族政治色彩。契丹贵族通过...
关键词:荐举 廉举 辟举 贵族政治 皇权 
从行政整合到政治整合——明代荐举及地方实践
《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22年第4期3-16,共14页解扬 
明初荐举盛极一时,后成为祖制,被赋予了在有明一代推行的合法性。此后,荐举弊端渐生,但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仍与吏部铨选并行。明中叶,荐举权逐渐从京官群体收束于吏部,各地贤良的推荐与任用逐渐制度化。明后期,地方主动荐举的例子...
关键词:明代 荐举 选官 行政整合 政治整合 
清前中期进京效力西洋“技艺之人”荐举方式之嬗变
《学术研究》2022年第3期129-137,共9页伍玉西 
在清代前中期的顺治至嘉庆朝,有一批来自西方的科学家、技师和艺术家(被称为“技艺之人”)获准为清廷效力。他们进京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式,推荐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把他们推荐给中国皇帝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已供职于廷的西洋人,二是广...
关键词:清代前中期 “技艺之人” 荐举 传教士 
从行政整合到政治整合——明代荐举及地方实践被引量:4
《历史研究》2022年第1期100-121,M0005,M0006,共24页解扬 
明初荐举盛极一时,后成为祖制,被赋予了在有明一代推行的合法性。此后,荐举弊端渐生,但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仍与吏部铨选并行。明中叶,荐举权逐渐从京官群体收束于吏部,各地贤良的推荐与任用逐渐制度化。明后期,地方主动荐举的例子...
关键词:明代 荐举 选官 行政整合 政治整合 
庚戌博学鸿词科流产与陈澧的科举教育改革理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69-80,共12页梁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4ZDB076)。
道光三十年(1850年)候补京堂张锡庚奏请开设博学鸿词科,此次制科旨在广揽通经致用之才与布衣韦带之士,然经礼部商议后并未施行。陈澧第五次参加会试,再次落榜。拟重开博学鸿词科的消息令陈澧满怀期待,但愿望的幻灭不仅使他和大批举子极...
关键词:科学教育改革 博学鸿词科 道咸经世派 陈澧 荐举 道光三十年(1850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