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危不救罪

作品数:60被引量:9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卢家玉邹兵汪力云姣王怀章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郑州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法治与社会》《法学研究》《广西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防卫人的救助义务——自由分配视角下的正当防卫与先前行为被引量:6
《法学研究》2023年第2期100-117,共18页赵雪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责任分配视角下紧急权利人的救助义务研究”(22YJC820050)的阶段性成果。
防卫行为本身符合必要性要求,但因防卫人不实施救助而导致不法侵害者重伤死亡的,不构成犯罪。法益衡量理论与正当防卫作为公民权利的概念内涵存在根本冲突。不法侵害者容忍必要防卫行为的义务,是“自我决定导致自我负责”这一基本原理...
关键词:防卫权 正当防卫 先前行为 见危不救罪 
关于见危不救罪移植与继受的几点思考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39-47,共9页郝铁川 
关于我国刑法是否应当移植西方国家刑法的见危不救罪,学界颇有争议。实则,见危不救罪本系中华法系首创,在近代随着《唐律》在西方的传播而被西方国家刑法所广泛移植。在当下,我国继受中华法系传统,制定“见危不救罪”可分三步进行:第一...
关键词:见危不救罪 中华法系 西方移植 三步走 
一般救助义务的刑事化问题被引量: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71-182,共12页方泉 
将一般救助义务刑事化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宗族社会治理和连带责任的背景下,中国古代自秦至清,均设有见危不救的相关罪名。近代以来,大陆法系国家基于宗教教义,迄今几乎所有国家的刑法都设有“坏撒玛利亚人法律”。普通法在传统上虽持反...
关键词:一般救助义务 见危不救罪 不作为犯 刑事化 
增强生命尽头的自主决定权
《刑事法评论》2021年第1期537-542,共6页 唐志威(译) 
安乐死是德国刑法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争议问题。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最新判决强调了个人自我决定权在个人生死决定场合的意义,向具有自我答责能力的他人自杀行为提供帮助的医生并不负有违背自杀人意志实施救助的作为义务。如果帮助自杀...
关键词:帮助自杀 作为义务 见危不救罪 业务性促进自杀罪 
从中国古代的礼与法看见危不救罪
《公民与法(综合版)》2021年第3期45-47,共3页冯浩 杨磊 
见危不救罪缘起于见义不为的儒家思想,起源于《论语·为政》。见危不救罪是典型的道德法律化的行为,见义不为不符合儒家中"礼"的要求,作为法的渊源之一的"礼",对古人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而"礼"兼具伦理道德的内容和法律的外在形...
关键词:见危不救罪 法的渊源 道德法律化 儒家思想 约束力 伦理道德 见义不为 外在形式 
从犯罪构成体系角度考察设立“见危不救”罪的可能路径被引量: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459-465,共7页闫熙和 
针对能否及如何在中国设立"见危不救"罪的问题,提出在发挥刑法的明示机能的前提下,通过限定各构成要件要素、责任要素与法益侵害的严重性作为严格限制处罚范围的路径。其中,构成要件符合性中要对作为义务人范围、结果回避可能性与结果...
关键词:不予救助罪 “见危不救”罪 犯罪构成 构成要件符合性 责任要素 
域外刑法的见危不救罪及其对中国刑事立法的启示被引量:1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48-53,共6页吴浩 
天津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TJFX16-003)
许多国家(地区)将见危不救犯罪纳入刑法,但在罪名、罪状和法定刑的设置上差异较大。探讨见危不救在中国是否应该入刑,通过比较研究各国刑事法律,结合中国国情及对生命权益的尊敬,针对中国《刑法》设立"见危不救罪"提出合理化建议。鉴于...
关键词:刑法 见危不救 生命权 罚金刑 
《民法总则》“好人条款”与刑法“见危不救罪”的关系辨析被引量:2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任炜 陈山 
《民法总则》规定的"好人条款"并不否认不当紧急救助行为的违法性,因重大过失致使受助人遭受重大损害的,可构成过失犯罪。受助人在履行危险提示义务后,可对不当救助实施正当防卫。基于法律秩序的一体性考虑,需要采取民法与刑法相结合的...
关键词:好人条款 不当救助 见危不救 
“教唆”及其关联“帮助自杀”和“见危不救”入罪研究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25期208-209,共2页段孝刚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唆"及其关联"帮助自杀"和"见危不救"行为入罪的一些见解。无论是杀害亲属,或是杀婴,都在犯罪对象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行为本质与一般故意杀人无甚差异。从对被害人生命权的平等保护角度出发,完全可以且应归入故意杀人...
关键词:教唆 帮助自杀罪 见危不救罪 生命权 平等保护 
设立见危不救罪的必要性研究
《法制博览》2017年第22期197-197,共1页苟洋 
见危不救的行为在人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关于设立见危不救罪是否具有必要性的问题也在学界存有争议。据此,针对设立见危不救罪是否存在必要性这一问题,本文将从社会危害性的角度进行论证,并且进一步探如果规定该制度,则其应在何种情形...
关键词:见危不救罪 必要性 适用情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