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木

作品数:103被引量:436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赵鸿铁杨娜薛建阳闫会春唐伟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福州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昆仑山和建木都是天梯
《十几岁》2025年第7期21-21,共1页陈彦圻 
上楼下楼,我们用梯子。那如何上下天界?人们想到了天梯。天梯分为两种,一种是山,一种是树,都是不假人力而自然形成的东西。传说昆仑山就是一架天梯,登上它最高的山峰,就能直达天庭。建木是一棵大树,也是一架天梯,它的形状十分奇怪:细长...
关键词:昆仑山 天庭 树干 天梯 树枝 盘绕 顶端 建木 
古建木结构跨尺度地震损伤演化分析方法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5年第1期177-186,共10页吴铭昊 王永建 姜绍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8695);福建省中青年教育基金项目(JAT220227);福建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GY-Z220226)。
为了掌握地震作用下古建木结构由细观材料到宏观结构的损伤机理和破坏状态,并对其损伤程度做出全面而合理的评价,提出了古建木结构跨尺度损伤演化分析方法,包括多尺度数值模型和多尺度一致性损伤模型。多尺度数值模型采用多点约束法来...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 跨尺度损伤演化分析 地震损伤模型 有限元仿真分析 
CFRP布加固广府古建木结构残损箍头榫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5期642-649,659,共9页陈庆军 张雨圻 雷浚 黄才茂 江少坤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A1515012603)。
采用不同方案的碳纤维(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布,对6个经过抗震性能试验的残损箍头榫节点试件进行加固,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加固后节点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超越了加固前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加固后节点的...
关键词:残损木结构 箍头榫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加固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建“木”之心——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现代木构建筑教学探索被引量:1
《华中建筑》2024年第7期158-163,共6页董凌 沈晓梅 周扬 薛春霖 张海燕 
2023中国建设协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双碳’背景下‘绿色技术复合创新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编号:2023185);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23SJYB021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虚拟仿真双碳实训资源建设与应用成效研究”(编号:23SZH0414);2023年度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双碳背景下高质量建筑学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编号:2023179);2021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课题(编号:2021-C62)。
顺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建筑产业“绿色”升级转型的趋势,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结合自身学科发展优势,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建筑学人才为目标,开展了系统的现代木构建筑教学探索。以建筑设计课程为核心,基于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融合...
关键词:现代木构建筑 教学体系 教学组织 教学评价 
古建木构文物修缮要点综述
《炎黄地理》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赵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代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古代文明的繁荣与发展。然而,由于自然侵蚀、人为破坏以及年代久远等原因,许多古建木构文物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开展古建木构文物修...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 古代文明 自然侵蚀 文物修缮 人为破坏 中华文明 繁荣与发展 保护和传承 
逐梦千年 共绘山海
《全国新书目》2023年第8期92-93,共2页关木子 杜丙旭 龙平 橘子 
本系列以少年夷坚的视角串起整个故事,夷坚以寻找传说中的天界美食玄玉膏为初心,无形中被于儿神赋予了一个特殊使命,历经艰难险阻,依靠坚韧与智慧最终找到了七种物质——厌火、凉焰、怪雨、赤泉、天雷、鸣石以及神土,并通达通天树(建木)...
关键词:建木 插画风格 山海经 夷坚 想象力 特殊使命 玉膏 
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木系统实践与应用被引量:1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23年第8期76-79,共4页杨超 马平 
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以集团战略为指引、业务需求为核心,开发建木系统。建木系统作为数据应用能力平台,建立“感知—洞察—实践—引领”闭环体系。归集数据资产,形成规范化的数据资产目录;支持总体到局部的层层穿透查询分析,为精细管理...
关键词:建木系统 人工智能 数据应用 数据建模 数据共享 
带裂缝的木梁框架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低温建筑技术》2023年第7期86-89,共4页杨莹莹 赵腾飞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0ME240)。
为研究开裂木梁对整体结构动力特性影响,文中建立了四梁(均为完好木梁)四柱的一榀木结构框架,在验证文中建模方式可靠性的基础上,建立带有不同裂缝深度的木梁框架有限元模型,并与带有完好木梁框架进行模态与位移、加速度地震响应对比。...
关键词:古建木构 开裂木梁 模态 地震响应分析 
古建木结构节点的抗震机理研究及抗震能力评估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2期99-102,共4页詹闽研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Z181057)。
榫卯连接是我国古建筑木结构的特有构造形式,其完整性直接影响古建木结构的抗震性能。为此,以古建木结构中较为常见的燕尾榫为例,通过对其传力机理进行理论研究,建立其数值模型和弯矩-转角(M-θ)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模型计算获...
关键词:古建木结构 抗震机理 抗震能力 燕尾榫节点 
利用钴60CT成像技术重建木构文物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建筑史学刊》2023年第1期122-131,共10页赵波 付锦涛 孙跃文 丛鹏 
CT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具备无损、直观反映被检测物内部信息的优点,已经在工业、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成熟的X射线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技术也逐渐被运用在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但由于X射线能量的限...
关键词:CT 钴60 木结构 文化遗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