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谊

作品数:540被引量:30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喻世华杨胜宽叶隽陈勇惠联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书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朱光潜与谭蜀青的交谊
《书屋》2023年第7期27-29,共3页袁玲丽 
有关朱光潜(1897—1986)1925年欧洲留学之旅同伴谭蜀青(1900—1981)的身份问题,近年引起学界众多研究者关注考证。2019年,宛小平先生于其编著的《朱光潜年谱长编》中再次考证这一史料。在1925年夏秋,朱光潜与朱皆平、谭蜀青一起踏上去...
关键词:朱光潜 交谊 年谱长编 
两代交谊 弥足珍贵
《书屋》2022年第10期51-53,共3页张昭卿 
学长郭景德要我担任《晚霞集》的编辑和校对,我欣然允诺。想起四十多年前,在文史楼聆听钱谷融老师的现代文学课,如今在灯下阅读他儿子钱震来的文章,不禁感慨历史和命运交织的奇妙。其实,我只见过钱震来一面,还是在公共场合。1965新年,...
关键词:公共场合 女同学 钱谷融 钱震 现代文学课 校对 小提琴 
辛弃疾与刘过的交谊
《书屋》2020年第4期60-62,共3页晏建怀 
刘过这个人,《宋史》不载其传,但在南宋朝野却着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他工于诗,善填词,有《龙洲集》、《龙洲词》行世,然而屡试不第,布衣终生。刘过性格率真,诗词豪放,喜论恢复,为...
关键词:屡试不第 辛弃疾 《龙洲集》 刘过 《宋史》 陆游 江西泰和 交谊 
夏志清、余英时与钱锺书的交谊
《书屋》2019年第9期52-57,共6页孙守让 
一夏志清(1921—2013)第一次见到钱锺书(1910—1998)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1943年秋季的一个晚上,夏志清的好友宋淇在家里开派对,邀请了在上海当大学讲师的钱锺书与会,由宋淇引荐,夏志清得以见到风度翩翩、以一部《围城》名闻上...
关键词:余英时 钱锺书 夏志清 
倾襟交谊可揖芳
《书屋》2016年第7期4-7,共4页金人 
近日,收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华先生题赠的新著《弘一法师与夏硏尊:淡如水的君子交》。继《音谷谈往录》、《王伯祥传》、《玄妙观中三年少》、《旧学辨笺述》等书之后,年登耄龄的王先生仍孜孜不倦,撰写出新作,纸莹墨香,环诵之余...
关键词:弘一法师 玄妙观 倾襟 文人生活 音谷 如水 披缁削发 中国艺术研究院 王先生 弘法 
王国维与蒋汝藻的交谊
《书屋》2016年第5期15-17,共3页蔡圣昌 
蒋汝藻(1876—1954),字孟蘋,号乐庵。清光绪二十九年举人,后任学部总务司郎中,参加过辛亥革命。其母是湖州南浔“四象”之一刘镛的女儿。父亲蒋锡绅与张謇、汤寿潜是挚友,汤寿潜、刘锦藻(刘镛之子)任浙江铁路公司正、副总经理时,蒋...
关键词:蒋汝藻 总务司 乐庵 刘镛 围垦滩涂 南浔 密韵楼 光绪二十九年 省都督 刘承干 
淡而有味——杨人楩与吕叔湘一生的交谊被引量:1
《书屋》2015年第10期54-57,共4页丁乙 
一、苏中共事 杨人椴与吕叔湘最初相识于人文荟萃之地苏州。吕叔湘于东南大学毕业后,曾前后两度任教于苏州中学,第一次是1928年初,经同学介绍到苏州中学教党义(三民主义);第二次是1929年暑假以后直到1935年赴英留学之前,期间担...
关键词:吕叔湘 苏州中学 交谊 首席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 大学毕业 三民主义 历史科目 
建国后顾颉刚与陈懋恒的交谊
《书屋》2015年第4期37-41,共5页丁乙 
顾颉刚(1893—1980),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地理学与民俗学的开创者,在古史研究、历史地理、民俗学等方面均有突出的成就。他不仅学术功底扎实,造诣深厚,而且在奖掖后进倾心育人方面亦被学界传...
关键词:顾颉刚 陈懋 历史地理学 杨向奎 古史研究 谭其骧 古史辨 傅斯年 学术功底 中国通史 
韩、柳交谊始末及其影响
《书屋》2014年第7期9-12,共4页李文博 
韩愈与柳宗元虽然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但在生活中的交往并不是很多。可恰恰是这并不多的交往,足以成为文人间相敬相惜而又互诫共勉的典型,从而被千古传颂。二者的始交,施子愉《柳宗元年谱》推定为贞元十五年(799)。此时,柳宗元为...
关键词:《柳子厚墓志铭》 交谊 柳宗元 古文运动 韩愈 张建封 交往 长安 
杨树达与陈寅恪的交谊
《书屋》2009年第9期59-65,共7页朱发建 
杨树达(1885--1956)与陈寅恪(1890---1968)都是近现代中国真正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留下的煌煌著作,皆可谓字字精玉的经典,得到当时及后人的极高评价。两人一生交往算不上密切,但因居地与时代的机缘,从少年...
关键词:陈寅恪 杨树达 中国近代学术史 交谊 近现代中国 国学大师 少年时代 人格魅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