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自杀

作品数:45被引量:7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姚万勤张果袁林靳红艳张永红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学杂志》《榆林学院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法律方法》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亲密关系中不法PUA致人死亡的刑法规制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4年第30期145-147,共3页岳晓霞 
近年来,亲密关系中不法PUA行为人利用精神控制致被害人自杀死亡的案例引起了公众广泛讨论,危害严重。但现行的刑法体系并不能有效打击该行为。[1]不法PUA致人自杀身亡的行为本质可能涉及教唆自杀、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或者虐待罪,行为...
关键词:PUA 间接正犯 教唆自杀 虐待罪 
PUA造成严重后果的利益分析与刑事回应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苑钟文 
以曾经轰动一时的北大包某案为开端,PUA(Pick-up Artist)走进了社会公众的视线。由于PUA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之难定性、难入罪和难取证的特点,司法理论与社会期待之间产生了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利益法学的理念对PUA行为的行为逻辑进行...
关键词:PUA 利益法学 教唆自杀罪 
相约自杀行为的刑事罪责探究
《时代人物》2024年第7期71-75,共5页张书炜 
相约自杀相较于自杀而言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以相约自杀各方在共同实施自杀行为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及危害后果为依据,相约自杀可以分为特殊的相约自杀和一般的相约自杀两类。一般的相约自杀符合相约自杀的构成要件,并无特殊...
关键词:相约自杀 刑事责任 帮助自杀 教唆自杀 
教唆自杀行为可罚性之证成
《争议解决》2024年第1期479-485,共7页包玉阳 
教唆自杀热点事件的频发使得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逐渐浮出水面,我国现有立法中并无明确规定对其进行有效遏制,对该行为是否具有可罚性也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考察域外有关“教唆自杀行为”相关立法,发现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将教唆自杀...
关键词:自杀 教唆自杀 可罚性 
精神控制致人自杀死亡的刑事规制——以PUA“教唆自杀”为例被引量:7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9-17,共9页胡洁人 梅书琴 
近年来,PUA亲密关系中不法行为人利用精神控制致被害人自杀死亡的案例频发,危害严重。但我国现行法律对亲密关系中精神控制行为致人自杀死亡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界定模糊,导致受害人的合法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护。PUA教程中“教...
关键词:PUA 教唆自杀 精神控制 客观归责理论 
自杀的可谴责性及参与自杀行为的可罚性研究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38-43,共6页尚德贤 
当下一些观点认为自杀是人的一项自由权利,否认自杀的可谴责性,进而否定参与自杀行为的可罚性。因此有必要从伦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对自杀的可谴责性进行考察,探讨参与自杀行为的可罚性问题。首先,从伦理学和社会学角度来看,自杀是否应该...
关键词:自杀 可谴责性 参与自杀行为 教唆自杀 帮助自杀 
论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犯罪性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72-79,共8页刘珂 
法教义学视角之下,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不同于故意杀害他人的行为,不属于故意杀人罪定型化的实行行为,司法实践中将教唆、帮助自杀者依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本质上是类推解释的做法,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旨趣。增设教唆、帮...
关键词:教唆自杀 帮助自杀 共犯处罚根据 
新型教唆他人自杀行为的刑法分析被引量:3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69-75,共7页苗艺楠 
结合外国教唆自杀行为刑事立法和中国相关理论争议分析近年来出现的利用自杀游戏及利用PUA精神控制手段进行的新型教唆自杀行为的可罚性,将教唆自杀行为单独定罪并将精神控制规定为特殊的教唆形式是应然之举。对新型教唆自杀行为,在我...
关键词:新型教唆自杀 教唆自杀可罚 精神控制 故意杀人 立法 
不良PUA所致“自杀鼓励”入罪探析被引量:8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62-68,共7页谢晴敏 
PUA的发展形势愈演愈烈,但现行的刑事法体系并不能有效打击,因此需通过源头与受众双重打击模式将不良PUA扼杀。PUA行为的本质可能涉及教唆自杀或者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基于现行立法体系,有必要厘清PUA致人自杀死亡的行为本质,从而采...
关键词:PUA 教唆自杀 间接正犯 习得性无助 刑法家长主义 最小从属性 
网络空间教唆自杀行为的法教义学分析
《法律方法》2019年第2期318-334,共17页赵心荷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项研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范化研究”(项目编号:18CSPJ09)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空间教唆自杀行为的不断蔓延会导致严重的危害结果,甚至衍生出其他犯罪行为,需要刑法对其加以规制。我国刑法对该行为没有明文规定的处理,通说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是该行为并不同于一般的教唆自杀行为,其教唆对象的不特定性、教唆...
关键词:网络空间 教唆自杀 刑法规制 法教义学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