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

作品数:3614被引量:2069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赵秉志查国防陈洪兵周传美陈兴良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广西山地犬参与侦破故意杀人案的经验启示
《中国工作犬业》2025年第2期42-44,共3页马幅 郑华生 黄柳鸿 黎炜峰 张松 
2023JSM10项目资助。
公安部领导高度重视本土犬的警用开发,多次做出指示要求开发本土犬种并尽快形成战斗力。广西山地犬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刑侦总队与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联合研究开发的本土犬种,该犬种适应高温、山地绵延复杂气候环境条件。研究团队...
关键词:刑侦总队 侦查破案 故意杀人案 经验启示 气候环境条件 警犬基地 研究团队 典型案件 
帮助自杀除罪化之证成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4年第11期68-76,共9页石易灵 
自杀是基于意志自由,自主决定结束生命的行为。自杀体现了法主体对生命法益的支配和处分自由,是一种无需刑法评价的放任行为。在尊重自主决定之前提下,若以父权主义思想解释刑法应干预自杀的问题,将极大限制个人自主决定的自由。对于自...
关键词:帮助自杀 自主决定 故意杀人 间接正犯 自我答责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法治与社会》2024年第10期71-71,共1页程白露 张宇轩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事件频发,社会各界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日益高涨。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刑法》新增第17条第3款:“对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 故意伤害罪 情节恶劣 刑法修正案 未成年人案件 核准追诉 故意杀人 致人重伤 
刑事裁判说理何以适用司法政策——以“张志军故意杀人案”展开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57-69,共13页张庆庆 吴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研究”(编号:23ZDA080)的阶段性成果。
刑事裁判说理中,司法政策被不当适用的现象较为突出,本应仅起导向作用的司法政策替代法律规范成为裁判的直接依据。司法政策的不当适用主要表现为以政策之名的“教条式”说理、依政策之义的“自证式”说理及借政策之力的“功利性”说理...
关键词:刑事诉讼 裁判说理 司法政策 方法论指引 
故意杀人罪中“手段残忍”情节认定及其对量刑的影响被引量:1
《湖湘法学评论》2024年第3期5-22,共18页辛晏毓 杨钰涵 刘思睿 段帅 黄钰苹 
虽然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手段残忍”在故意杀人罪量刑中的作用,但部分规范与司法解释间接提及了“手段残忍”可能导致从重或加重的量刑结果,且在故意杀人案件的裁判文书中,已发现“手段残忍”被运用在法官说理部分。如何结合刑法理...
关键词:故意杀人罪 手段残忍 量刑 实证研究 
利用琥珀胆碱故意杀人、抢劫案的司法审查
《人民司法》2024年第24期32-34,共3页宋晓枫 
【裁判要旨】琥珀胆碱系骨骼肌松弛剂,国家一级管制药品。犯罪嫌疑人利用含有琥珀胆碱的毒针作为故意杀人、抢劫的犯罪工具,手段具有特殊性。针对此类案件应全面做好物证鉴定意见等证据的梳理、比对工作,分析言词证据的真实性,查明案件...
关键词:言词证据 故意杀人 司法审查 琥珀胆碱 裁判要旨 犯罪嫌疑人 社会危害性 犯罪工具 
低龄犯罪之变
《财新周刊》2024年第23期18-22,共5页黄雨馨 
“邯郸事件过后,电话被打爆了,方方面面都问我怎么看。”谈及三个月前发生在河北邯郸的三名初中生杀害同学事件,一位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学者如是说。如何治理未成年人特别是低龄未成年人犯罪,观点各异。一种主张是严惩。事实上,立法...
关键词:故意伤害罪 情节恶劣 刑法修正案 刑事责任 故意杀人 青少年犯罪问题 河北邯郸 致人重伤 
人工智能时代自动驾驶中的注意义务
《新华文摘》2024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王德政(译) 
自动驾驶汽车导致的交通事故引发了很多关于责任的问题。这些交通事故中有不少只涉及或至少主要涉及民法。因为只要这些事故只是对物造成了损害,刑法一般从一开始就不会干预,这是由于过失地对物造成损害无论如何通常都是不可罚的。然而...
关键词:刑事责任 交通事故 故意杀人 注意义务 自动驾驶 造成损害 刑法视角 民法 
相约自杀中的帮助、欺骗行为如何定性
《中国检察官》2024年第12期74-76,共3页刘东杰 崔玉华 
自杀在主观方面要求被害人纯粹自主自愿,在客观方面要求被害人完整支配直接导致死亡的行为。自杀在刑法上不是犯罪行为。相约自杀中帮助、欺骗自杀的行为是否需要接受刑法评价,关键要把握两点:只有帮助、欺骗自杀的行为造成自杀者产生...
关键词:相约自杀 欺骗自杀 故意杀人罪 间接正犯 
化解责任年龄之问需双向寻求解决方案
《法律与生活》2024年第6期1-1,共1页苏航 
在个别恶性案件的牵引下,关于“未成年人法律责任”的讨论再次浮起。与此前不同的是,舆论问询得到了司法机关的慎重回应。在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涉嫌杀害同学的三名未成年人核准追诉。《刑法修正案(十一)》引人的下调...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 故意伤害罪 刑法修正案 恶性案件 故意杀人 未成年人 司法机关 法律责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