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

作品数:1929被引量:10376H指数:5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明李友军吴金芝陈阜张海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玉米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2024年第8期55-62,71,共9页屈佳伟 田磊 于长生 艾俊国 刘玉龙 于晓芳 张悦忠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7YFD0300800);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BR220119);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LHMS03014)。
采取随机区组大区试验设计,分别设置条深旋+秸秆还田(SCR)、深松+秸秆还田(SSR)、深翻+秸秆还田(DPR)、免耕+秸秆还田(NTR)、条深旋(SC)、深松(SS)、深翻(DP)、免耕(NT)、农户浅旋(RT)9个处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物...
关键词:春玉米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物理性状 干物质 
基于最小数据集评价耕作方式对黑土农田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玉米科学》2023年第4期148-157,共10页袁野 王浩 罗洋 隋鹏祥 李瑞平 郑洪兵 朴锦 刘武仁 郑金玉 
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1TD005、CXGC2021RCY025);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0402011NC)。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土壤质量优劣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以吉林中部耕法定位试验为平台,对连续35年传统耕作(CT)、间隔深松(ST)、免耕(NT)及翻耕(MP)4种耕作方式下的0~20cm土壤进行土壤质量评价。选取26个涵...
关键词:耕作方式 黑土 耕层土壤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评价 
不同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土壤生物特性影响被引量:4
《玉米科学》2023年第3期95-103,共9页王玉凤 陈天宇 付健 薛盈文 杨克军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SJGY20210631)。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土壤环境的影响,设置旋耕垄作(CK)、旋耕垄作深松、免耕、免耕深松、旋耕平作和旋耕平作深松6种耕作方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细菌、土壤真菌、土壤放线菌、土壤动物和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
关键词: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微生物 土壤动物 
麦茬耕作方式对免耕直播夏玉米产量建成的影响被引量:5
《玉米科学》2023年第3期113-119,共7页刘元元 王良 钱欣 李宗新 高英波 张慧 刘树堂 刘开昌 赵文娟 
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SDAIT-02-0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粮食作物周年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关键技术(CXGC2021A0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粮田资源环境长期定位监测(CXGC2021A34)。
基于始于2012年的不同耕作方式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冬小麦播前深翻(DT)、旋耕(ST)和免耕(NT)3种耕作方式对后茬免耕直播夏玉米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生理指标(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子粒灌浆速率的影响,探析麦茬耕作方式对后茬夏玉米...
关键词:夏玉米 耕作方式 产量 产量建成 
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影响被引量:6
《玉米科学》2022年第3期116-125,共10页王玉凤 李庆 张翼飞 付健 薛盈文 郭伟 杨克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300502);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
2018~2019年三江平原云山农场设置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以旋耕(RT)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量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较旋耕处...
关键词:玉米 耕作方式 干物质运转 水分利用率 产量 
不同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玉米科学》2022年第2期104-111,共8页王玉凤 陈天宇 付健 张翼飞 杨克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300101,2017YFD0300502);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项目。
耕作方式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设置旋耕垄作(RT)、旋耕垄作深松(RTS)、免耕(NT)、免耕深松(NTS)、旋耕平作(FT)、旋耕平作深松(FTS)6个处理,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干物质积累、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构成,研究不同耕作方式...
关键词:玉米 耕作方式 产量 
耕作方式对玉米根系构型及抗根倒伏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玉米科学》2022年第2期112-120,共9页李永贤 周世永 吴伯志 
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6KJTX002);绿色新型饲料与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9ZG00902)。
通过云南典型的红壤坡耕地对土壤实施深松+旋耕15 cm(SRT)、深松+免耕(SNT)、深松+翻耕20 cm(SP1)、深松+翻耕30 cm(SP2)、旋耕15 cm(RT)、免耕(NT)、翻耕20 cm(P1)和翻耕30 cm(P2)8种耕作方式,研究对玉米的根系根条数、根直径、入土角...
关键词:夏玉米 耕作方式 根系构型 根倒伏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11
《玉米科学》2021年第4期70-77,共8页李宏 张作刚 薛金爱 李友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1502);山西省基础研究项目(2013011028-1)。
通过免耕(MF)、传统旋耕(CK)、深松+旋耕(SS)和深松深施肥+旋耕(SF)4种耕作处理方法,对比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玉米根系分布、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SS处理较CK和MF处理能够降低土壤紧实度,在0~4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
关键词: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环境 产量 效益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腐解菌剂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3
《玉米科学》2021年第2期109-116,共8页范作伟 陈帅民 李阳阳 高玉山 窦金刚 侯中华 刘慧涛 吴海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6YFD0300807,2018YFD0300204);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2019前郭)。
试验设置3种秸秆还田方式和2种剂型腐解菌剂处理,以秸秆离田和秸秆还田无菌剂为对照。在玉米收获后测定不同处理的秸秆腐解率、土壤养分含量、单株生物量和产量,研究还田方式对秸秆降解效果、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比较不同秸...
关键词:玉米 微生物菌剂 耕作方式 土壤养分 秸秆腐解率 
不同耕作方式对辽西褐土物理性状及玉米根系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0
《玉米科学》2020年第6期101-106,共6页李嵩 韩巍 张凯 依艳丽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1235)。
通过连续3年大田试验,对旋耕、翻耕、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质、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翻耕和旋耕相比,深松显著增加了玉米田土壤耕层厚度和降低了犁底层厚度。在中下层土壤,深松还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和容重,...
关键词:玉米 褐土 耕作方式 土壤结构 物理性状 根系分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