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自觉

作品数:50被引量:4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乔耀章颜超类延村齐立广张洁梅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中共中央党校西南政法大学江苏开放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四川社科界》《科技与企业》《法治》《河南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内涵重释与实践逻辑创新被引量:1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44-56,共13页朱婉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7ZDA105)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中国语境下对社会治理的内涵解读,理应具备从政党、政府、市场和个体不同面向介入的四维向度,这既是理论的创新,也是作为实践路径的指导。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治理先后经历的“以政治权力为...
关键词:社会治理 国家治理 公民自觉 
抗疫时期的公民权利与义务
《法治》2020年第3期44-44,共1页帅恒 
重大疫情下的应急机制,对于公民个体而言,往往意味着义务的增加、权利的减损,这是可以理解的公共利益所需,也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难点在于,个体权利和义务的临时性紧急调整,如何划定合理尺度?又如何转向公民自觉?在增设必要的公民义务...
关键词:公民权利 公民义务 公民自觉 权利和义务 重大疫情 公民个体 合理尺度 应急机制 
抗疫时期的公民权利与义务
《公民导刊》2020年第2期83-84,共2页阿计 
去年12月上旬以来,凶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发酵到蔓延,将中国社会拽入了非常时期。随着封城、群防群控等一系列紧急措施的推出,无数国人的生活开启了“受限”模式。重大疫情下的应急机制,对于公民个体而言,往往意味着义务的增加...
关键词:公民权利 群防群控 公民义务 公民自觉 权利和义务 重大疫情 应急机制 合理尺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绥化市司法局加强法治建设年工作纪实
《活力》2019年第5期18-18,共1页杜志 李艳梅 
绥化市司法局为有效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以学习、宣传、贯彻《宪法》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年”活动,教育各级干部自觉学法、用法,全面提升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公民自觉...
关键词:法治建设 司法局 绥化市 纪实 风化 办事能力 公民自觉 法治意识 
引导公民自觉践行社会责任被引量:1
《人民论坛》2018年第34期78-79,共2页张亮 
激发公民自觉践行社会责任,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与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让自觉践行社会责任成为公民的必修课,应改善社会环境、优化内在引领、强化责任教育,进一步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民践行社...
关键词:社会责任 公民 义务 角色 
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如何从国家行为到公民自觉
《中国信息安全》2018年第9期5-5,共1页崔光耀 
今年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在即,各路嘉宾将赴蓉城,见证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之后首个也即第五届国家网安宣传周的盛况。这样的安全盛会自北京、武汉、上海作为主办地之后,首次在西部地区举办,显示出网络安全宣传普及活动要在全国各地深...
关键词:网络安全意识 行为 自觉 公民 安全宣传 西部地区 功能导向 开花结果 
理论联系实践生活融入课堂——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的公民自觉意识和行为
《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1期63-64,共2页江贤华 
培养学生公民素养以及生成公民自觉意识和行为是《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容。对于以形象认知为主的初中生来说,如果我们沿袭照本宣科式理论说教教学,肯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想让学生深入认知,我们就需要挖掘鲜活的生活案例来剖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认知规律 生活实践 自觉意识 
公民自觉应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研究
《智库时代》2018年第19期21-22,25,共3页吴晓炎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根基,是愈久弥新的时代课题。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更要求经济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公民应当自决履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义务,可以从以下四点展开。
关键词: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治理 公民自觉 
依法裁决才能确保社会效果
《政府法制》2018年第7期13-13,共1页张亮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老人电梯吸烟被劝后突发心脏病猝死案,终审认定劝阻者无责”,引起了舆论的一致叫好。各大媒体的有关评论,集中于对二审法院改判的褒扬,认为引导了社会的公序良俗,鼓励公民自觉维护社会公益,促进社会文明。
关键词:社会效果 才能 裁决 二审法院 公序良俗 社会公益 公民自觉 社会文明 
重视“三观”教育,培养学生公民自觉
《新校园(阅读版)》2018年第1期191-191,共1页杨世英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思维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品德基础。本文从教学实践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三观'。
关键词:三观教育 社会实践 公民自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