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人格

作品数:11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建斌陈建斌陈琼珍束顺民陈志龙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湘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探索》《党政论坛》《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求索》更多>>
相关基金: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公仆人格的塑造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5期21-24,共4页陈琼珍 
公仆人格是指作为国家公职活动主体的承担者,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个体形成的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合理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模范的行为举止,是职业人格与个体人格的辩证统一,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是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
关键词:公仆人格 为人民服务 人格塑造 
试析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公仆人格的塑造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5期9-13,共5页陈琼珍 
公仆人格是指作为国家公职活动主体的承担者,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个体形成的独立自主的的自我意识、合理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模范的行为举止,是职业人格与个体人格的辩证统一,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是自律与他律的辩证...
关键词:公仆 公仆人格 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主义公仆人格思想及其解读
《求索》2013年第3期93-95,共3页徐艳红 陈建斌 
衡阳市社科基金课题(2011D039)
马克思主义公仆人格思想的理论渊源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公仆人格思想的思考;它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而《共产党宣言》则是对公仆人格标准的明确规定。在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公仆人格思想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公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公仆人格 解读 
“个性官员”:凸显国家公仆人格风范被引量:1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174-176,F0003,共4页黄晋华 陈志龙 
当代,个性官员在中国各级政治舞台上,以鲜明的施政风格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中国政坛上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吹入了阵阵新风。"个性官员"有其内在和外在的个性特征,蕴涵了官员的公仆信念,展现了官员的公仆气节,达到了官员的公仆人格...
关键词:“个性官员” 公仆人格 气节 信念 人格境界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公共领域治道变革的启示被引量:3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645-646,共2页束顺民 
公共选择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理论,它强调用经济的方法来分析政治问题,对公共领域的各种复杂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试图借助于这一分析工具提出当今中国的公共领域治道变革进程中应当提倡多元化决策和开放性文化。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 “公仆”人格 决策权力中心 开放性文化 
时代呼唤公仆人格——兼谈公仆人格的研究价值被引量:2
《探索》2003年第6期31-33,共3页陈建斌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党政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高尚人格是唤起民心、赢得民心 ,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新的时代 ,为了民族的复兴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需要铸就新时代高尚的精神形象 ,塑造高尚的公仆人格 ,...
关键词:公仆人格 社会主义运动 干部队伍建设 时代要求 
论公仆人格及其冲突与调适被引量:4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24-28,共5页陈建斌 
公仆人格是指作为国家公职活动主体的承担者 ,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的内在的行为倾向性 ,是公仆行为规范与人的个性化发展的辩证统一。它具有组织人格与个体人格二重属性 ,二...
关键词:公仆 公仆人格 冲突 调适 国家公职活动 主体 
公仆人格及其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江汉论坛》2003年第2期55-57,共3页陈建斌 
公仆人格是为公众服务的国家公职人员在其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的内在的行为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承担公仆角色的国家公职人员的存在方式。它是在个体人格的公仆角色化和公仆角色的人...
关键词:公仆 人格 角色 
公仆人格及其制度弥补
《党政论坛》2003年第2期35-36,共2页陈建斌 梅德高 
(一) "公仆"又称"人民公仆"、"社会公仆",顾名思义,就是人民或社会共同雇用,为人民和为社会办事的人.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公仆的前提是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这只有公有制下才有可能;第二,公仆所指对象是社会管理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关键词:"公仆人格" 公职活动 价值取向 知识能力 
论公仆人格及其制度弥补
《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12期33-34,共2页陈建斌 
关键词:人民公仆 为人民服务 公职人员 机关 “公仆” 社会公仆 社会管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符合 反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