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作

作品数:1379被引量:2717H指数:3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章家恩王强盛曹凑贵汪金平谢桐洲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稻-鳅-鸭”共作试验
《水产养殖》2025年第3期38-40,共3页王雯婷 钱伦 周治国 黄俊杰 王荣先 
“稻-渔”综合种养是以稻渔之间的互利共生及其养分的循环利用为主要依据,构建的新型复合立体农田生态模式。在稳定水稻种植、保障粮食安全、拓展水产养殖空间、构建多元化水产品供给体系等方面作用凸显,成效显著。按照水产养殖对象可...
关键词:互利共生 土地利用率 水产品养殖 水产养殖 互惠共生 水稻种植 农田生态 产品供给体系 
稻虾共作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效果和米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2025年第2期483-486,共4页陈婕 曹奎荣 王保君 蒋启帆 
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AZ10016)。
为探明稻虾共作模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对比了稻虾共作田和常规管理田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和稻米品质。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能有效减少水稻大螟、二化螟和纹枯病的发生,且稻米透明度和胶稠度优于常规种...
关键词:稻虾共作 病虫害 防治效果 米质 
稻田共作模式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有效性控制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5年第2期374-386,共13页余俊杰 刘洋 罗文浩 赵婧 周丹丹 王霞 朱丽花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709104);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项目(YNWR-QNBJ-2019-065);云南省基础研究优秀青年项目(202201AW070006);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2202AG050019)资助。
近年来,新兴的稻渔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发展迅速,但长期过量饲料、化肥和农药的混施,不达标废水的灌溉等造成稻田共作系统中重金属的累积,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不同类型的稻田共作系统中土壤、水...
关键词:稻田 共作农业 重金属 迁移 生物有效性 食物链 风险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稻田生态系统研究的回溯与展望——基于多维度的文献计量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33-46,共14页周镕基 廖彪 吴思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水稻主产区农业负外部性反思、评价及化解路径研究”(21BJY257);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粮食新质生产力的评价体系构建、动态演进及路径选择”(2024118-4287)。
梳理国内外稻田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可为中国稻田生态保护与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基于2000—2023年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献,应用CiteSpace、R-bibliometrix、活力指数(AI)与吸引力指数(AAI),揭示稻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关键词:稻田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R-bibliometrix 可视化分析 “稻鸭共作” 
稻鱼共作模式下优质稻品种适应性分析
《农技服务》2025年第2期5-9,共5页徐海峰 张大双 唐会会 吴健强 龙江辉 朱速松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GZCYTX2023-0601);贵州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稻鱼共作专用优质稻品种筛选研究”(黔水稻所青年基金〔2021〕014号);贵州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稻虾综合种养优质特色稻品种筛选研究”(黔水稻所青年基金〔2022〕023号);铜仁市科学技术局“优质稻新品种精确定量密度栽培技术推广及高效种植示范研究”(铜市科研〔2022〕37号)。
稻鱼共作模式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进而降低水产养殖的水体污染,是落实“双减”政策和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丰富稻鱼共作模式的优质稻品种资源,充分发挥优质稻新品种在稻鱼产业中重要作用,筛...
关键词:稻鱼共作 水稻品种 米质 农艺性状 产量 
稻蟹共作模式在成都崇州的可行性研究
《河北渔业》2025年第2期12-14,共3页龙毓沛 吴如意 陈烨 耿宇聪 黄雨雨 张婷婷 
四川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蟹生半夏—西南稻蟹共作引领者”(项目编号:s202414389084);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5NSFSC0992)。
为验证稻蟹共作模式在成都地区的可行性,在成都市崇州市三江镇仁和村选取相同水源、位置相邻的两块稻田,开展了稻蟹共作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蟹共作模式投入蟹苗9000只/hm^(2),收获河蟹1980只/hm^(2),产量157.5 kg/hm^...
关键词:水稻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共作 成都市 
不同施氮量下稻虾共作模式氮循环及平衡特征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肖大康 龚孝雷 胡仁 钱嘉潞 侯俊 葛永虎 梅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2821);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2BBA002)。
探索稻虾共作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稻田氮盈余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减少土壤的活性氮损失,并为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大田试验以稻虾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4种施氮量(N60、N120、N180...
关键词:稻虾共作 施氮量 氮平衡 氮盈余 
稻鸭共作有机种养技术与效益分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5年第1期017-020,共4页宋元园 
水稻在我国多个地区被广泛种植,其种植产量和品质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影响。但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种植技术、自然气候、土壤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一些产量低、质量不高等问题。而稻鸭共作绿色种养技术的...
关键词:稻鸭共作 有机种养技术 效益分析 
稻蟹共作绿色高效养殖技术
《科学养鱼》2025年第1期34-36,共3页补永芳 梁任江 
近年来,剑河县通过养殖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不同养殖条件的稻蟹共作综合养殖模式,推进养殖业向绿色、高效、健康方向发展,切实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商品的产出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统一,并为推...
关键词:养殖条件 养殖模式 高效养殖技术 剑河县 生态效益 产出效益 改造升级 前期准备 
水稻红螯螯虾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25年第1期94-97,共4页王凯 潘凌洁 徐志豪 李佳丹 张弦 詹柴 
宁波市公益类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21S002)。
为探明水稻和红螯螯虾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选择浙江省宁波市集士港镇的2块试验田,跟踪分析2块试验田在稻虾共作之前及共作1年、2年、3年的土壤肥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现行操作模式下,随着种养年限的增加,1号试验田土壤pH...
关键词:水稻 红螯螯虾 综合种养 共作 土壤肥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