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秆两用稻

作品数:28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君琛黄勤楼叶新福郑开斌涂杰峰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8710部队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农业科技》《科学与文化》《闽东农业科技》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优质早籼新组合福稻8号试种表现
《中国种业》2007年第12期61-62,共2页沈宝川 
福建省诏安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农业生产一年三熟,农业生产模式以稻-菜-菜为主。福稻8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从谷秆两用稻东南201中发现的早熟变异株系,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高产常规早籼新组合。2...
关键词:谷秆两用稻 优质早籼 试种表现 新组合 农业生产模式 亚热带气候 水稻研究所 农业科学院 
谷秆两用稻新品种东南201
《中国农村科技》2005年第5期12-12,共1页叶新福 蒋家焕 卢礼斌 陈君琛 黄群楼 郑金贵 
东南201是我国育成的首个具有优质、高产相结合的谷秆两用水稻新品种,于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谷秆两用稻 东南201品种 选育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适宜地区 
谷秆两用稻201对硒的生物富集作用研究被引量:3
《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第12期194-195,232,共3页陈君琛 沈恒胜 涂杰峰 汤葆莎 林文亭 
福建省国际合作项目"珍稀食用菌生物功能营养成分研究及产品深加工技术"(20031013)"食用菌绿色标准产业化开发与应用"(20041020)。
硒(Se)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采用40 mg/kg的亚硒酸钠在齐穗期开始喷施谷秆两用稻 201,使大米有机硒含量达0.27 mg/kg左右(P<0.05);同时米糠和高蛋白稻草的有机硒富集水平分别 提高3到4倍(P<0.05);为生产富硒优质米提供依据,为生产...
关键词:谷秆两用稻  富硒大米 富硒稻草 
谷秆两用稻新品种东南201被引量:1
《中国种业》2004年第11期54-54,共1页叶新福 蒋家焕 卢礼斌 陈君琛 黄群楼 郑金贵 
关键词:谷秆两用稻 东南201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郑金贵与谷秆两用稻
《科学与文化》2004年第7期F002-F002,共1页王木善 汤梦慈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郑金贵,采用杂交、辐射诱变和对后代进行同步双重筛选方法,在国内率先育成“谷秆两用稻”。谷秆两用稻产量高、米质好。农业部稻米质检中心检验结果:七项指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碱消值、胶稠度。
关键词:郑金贵 “谷秆两用稻” 育种技术 秸秆利用 
东南201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垦殖与稻作》2003年第6期8-9,共2页宋宝京 李美亭 黄寿聪 
简要地阐述了谷秆两用稻东南201水稻的由来、产量状况、米质标准;比较了各秆两用稻与普通稻在饲养奶牛、养鱼等饲养业上的优势;指出了谷秆两用稻的稻草粉可以取代麸皮栽培黑木耳、毛木耳及真姬菇;总结了东南201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的...
关键词:东南201 水稻 栽培技术 品种 谷秆两用稻 稻草粉 产量 品质 播种 施肥 病虫害防治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福建农林大学校长郑金贵与他的谷秆两用稻
《学会》2003年第7期42-43,共2页陈志强 
关键词:福建农林大学 校长 郑金贵 谷秆两用稻 水稻 同步双重筛选法 N-15尿素 施肥 产量 科研成果 
福建谷秆两用稻通过验收
《北京农业》2003年第5期33-33,共1页巫奕龙 
关键词:谷秆两用稻 福建农林大学 20l品种 选育 品种特性 
IPT基因遗传转化谷秆两用稻的研究被引量:3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2期205-208,共4页许明 刘峰 郑金贵 
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01Z012).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嵌合基因PSAG12-IPT导入谷秆两用稻201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中,经潮霉素筛选,抗性愈伤分化成苗,共获得46个抗性愈伤克隆,126株转基因植株.对这些植株进行PCR检测和GUS染色分析,确定其中80株为阳性植株.
关键词:谷秆两用稻 IPT基因 遗传转化 农杆菌介导 自我调控系统 叶片衰老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福建农林大学校长郑金贵与他的谷秆两用稻
《海峡科技》2003年第4期7-7,共1页陈志强 
关键词:福建农林大学 郑金贵 谷秆两用稻 秸秆资源 水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