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立法解释

作品数:55被引量:20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希慧牛克乾李金玉赵秉志张文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人民检察》《法学家》《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职务犯罪刑法立法解释之基本立场
《行政与法》2022年第7期115-121,共7页孙涛 贾兴晨 
长春市检察院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我国《刑法》解释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务犯罪《刑法》立法解释以刑法的具体条文为解释对象,以更加明确刑法条文的深层含义为解释目的。目前,职务犯罪《刑法》立法解释的条文规定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根源在于对《刑法》解释立场的模糊...
关键词:职务犯罪 形式解释论 实质解释论 《刑法》立法解释 
罪刑法定精神在刑法中的实践应用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0年第17期3-3,共1页李寅 
罪刑法定是我国《刑法》的根基,也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实践应用中,由于法律自身的不完善性,也出现了一些“法无明文规定”,但是却造成了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对于此类行为是否按照刑事犯罪论处,有何种法律依据,成为刑法...
关键词:罪刑法定 犯罪行为 民主法治建设 刑法立法解释 罪行法定 适用建议 刑事犯罪 刑法实践 
刑法解释权的若干思考——以刑法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为切入点被引量: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46-50,共5页王培 
刑法立法解释和刑法司法解释,对中国法制具有重大的影响,其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和劣势都显而易见。它们从本质意义上与罪刑法定原则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刑法立法解释和刑法司法解释的发展会与立法权、司法权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这种冲突反...
关键词:刑法立法解释 刑法司法解释 罪刑法定 立法权 司法权 
刑法立法解释的立场问题研究被引量:2
《刑法论丛》2017年第1期123-149,共27页高丽丽 
刑法立法解释宜定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规定的含义所作的解释。囿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刑法有作出立法解释的必要。刑法立法解释的范围应当包括如下情形:其一,刑法的规定需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其二,刑法制定后出现新情况...
关键词:刑法立法解释 内涵 法理基础 范围 性质 立场 
刑法立法解释问题探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16年第5期236-236,共1页樊俊蝶 
刑法的适用离不开刑法解释。刑法解释是刑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国刑法解释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阐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希望对我国刑法解释制度的...
关键词:刑法立法 刑法立法解释 
刑法立法解释之反思
《知与行》2016年第2期51-55,共5页李欣铭 
成文法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势必要求立法者应适时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和打击犯罪的需要,对刑法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此也是完善我国刑法的需要。最高立法机关的法律及其相关解释的出现,反应了刑法在...
关键词:刑法立法 立法解释 立法解释权 
《刑法》立法解释的类推倾向实证研究——兼为实质解释论正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80-88,共9页杨楠 
全国人大常委会陆续出台的13部刑法立法解释中存在不少类推解释。其类推解释的症候主要集中在行为要素、主体要素、对象要素和责任承担机制等四个方面。对构成要件行为、主体和对象的解释突破了立法对相关犯罪确定的观念定型,对责任承...
关键词:刑法立法解释 类推解释 功利性 实质解释论 
刑法立法解释限制论之主张
《天津滨海法学》2015年第1期228-239,共12页高丽丽 
刑法立法解释的范围就是在刑法施行中发生歧义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解释;刑法立法解释的性质是一种刑法解释。关于刑法立法解释的存废之争,笔者反对否定论者的观点,主张在坚持肯定论的前提下对刑法立法解释加以限制。
关键词:刑法立法解释 范围 性质 否定论 限制论 
卷首语
《天津滨海法学》2015年第1期1-5,共5页
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在这个百花盛开的羊年春天里,《天津滨海法学》(第五卷)也如鲜花般精彩绽放了。本卷主要由本卷特稿、专题策划、各科专论、域外法制、调研报告、学术争鸣、青年法苑、名家演讲、学术人生、书评等栏目组成。所刊论作...
关键词:毒品犯罪 刑事 非理性犯罪 刑法立法解释 民法学界 
论刑事法条适用的时间效力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46-50,共5页罗开卷 
我国刑法在溯及力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对刑法修正案改变法定刑、改变罪名和法定刑、改变罪名和罪状、增加罪名等情形下的适用效力,均应按照"从旧兼从轻"原则选择适用刑法条文。刑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依附于刑法,除具有立法性质的...
关键词:时间效力 从旧兼从轻 刑法修正案 刑法立法解释 刑法司法解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