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程序

作品数:772被引量:1836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瑞华王敏远陈卫东陈光中万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家监察委办案程序与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35期125-126,共2页张逸雪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明确了国家监察委的权利与责任,基本形成了国家监察制度体系,标志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国家反腐败法治化制度建设、加强党对反...
关键词:国家监察委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程序 衔接配合 
刑事诉讼中价格认定结论的实质性审查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24期221-222,共2页朱佳琳 
刑事诉讼中的价格认定结论是刑事司法机关的办案依据,也是证据的一种,在部分案件中,价格认定结论是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甚至是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钥匙。为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用以诉讼的价格认定结论达到确定、充分的标准,对价格认...
关键词:价格认定 实质性审查 刑事诉讼程序 
浅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31期99-100,共2页马菁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这实际上是新刑诉法所特别规定的内容,主要是为了保障我国广大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而设定的法律条文。一直以来,我国各法律条文中并未完全对未成年人犯罪后相关权益的保障进行规定,所以,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关键词:未成年人 刑事诉讼 程序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中的“毒树之果”研究被引量:5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26期291-292,共2页佟岩 
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对于"毒树之果"是否具有证据能力没有明确规定,如何解决"毒树之果"问题是司法审判实践的难点。对非法证据的排除程序的运行,案件的公正审判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本文拟从介绍"毒树之果"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研究我国...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毒树之果 刑事诉讼程序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中“指定辩护”的起始时间——以黄某某盗窃案为例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16期84-85,共2页张宏伟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然而,实践中对于这项规定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从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之日起...
关键词:未成年人 指定辩护 侦查 全程辩护 
新刑诉法视野下的律师权利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33期257-258,共2页郑艺娟 
新刑事诉讼法针对以往刑事诉讼程序中出现的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等诸多问题设置了新的保障制度,大大拓展了律师权利的范围,为实现刑事辩护的有效辩护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也有人认为新刑事诉讼法的进步之处不明显,退步之处反而更...
关键词:新刑诉法 刑事诉讼程序 律师权利 
花都区检察院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17期190-190,196,共2页周玥 
新刑事诉讼法专门设置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完善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花都区检察院针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突出变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开展一系列工作。本文拟从花都区检察院近年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办理情况,分析刑...
关键词:未成年人 刑事诉讼程序 执行 
我国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探讨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20期40-40,46,共2页薛津 
证据开示制度是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产物,是其诉讼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在不实行卷宗材料移送以及采用控辩两方举证的诉讼模式的国家中,该项制度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我国的立法现状、现存法律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等各个角度...
关键词:证据开示 刑事诉讼程序 司法公正 诉讼效率 
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24期123-124,共2页吴巧玉 
刑事法律的核心价值之一便是保障犯罪嫌疑人免受执法机关滥用职权之害。自从国家权力将惩治犯罪的职能收归己有之后,社会防治犯罪的效率固然大有提升,但在面对庞大无比的利维坦朝自己张牙舞爪之时,作为区区一介草民却也变得异常无力。于...
关键词:刑事诉讼 犯罪嫌疑人 实物证据 
刑事诉讼程序中单位作证研究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15期136-136,共1页秦增时 
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部分涉案事实由特定单位提供证据材料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与现行民事诉讼法所不同的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肯定单位的作证资格以及相应的法律地位。笔者认为,立法以及刑事司法实践中否定单位在我国刑事诉...
关键词:单位作证 作证能力 诉讼程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