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悬赏

作品数:50被引量:5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虞浔孟德平赵宁孙付闫召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淮法治》《法律与生活》《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学术界》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刑事悬赏广告特性论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53-57,共5页林性龙 
刑事悬赏广告较之于民事悬赏广告具有独特性,体现为主体特殊、法律性质特殊、交易相对人人身安全保障特殊等方面。刑事悬赏广告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对刑事悬赏行为进行规范,在发生民、刑交叉时对交易相对人进行特殊保障,同时...
关键词:刑事悬赏广告 民事悬赏广告 交易相对人 人身安全保障 
民事悬赏与刑事悬赏并存关系的研究——以鲁某庚诉某市公安局悬赏广告纠纷案①切入被引量:1
《法制博览》2019年第7期117-118,共2页左娅 
民事悬赏与刑事悬赏是两种不同的悬赏方式,其适用的规则和条件各不相同,但二者也会同时出现,此时如何处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首先从鲁某庚诉某市公安局悬赏广告纠纷案(以下简称"鲁某庚案")出发,引出二者并存的关系,并分析在此情况...
关键词:悬赏广告 民事悬赏 刑事悬赏 
刑事悬赏中举报人的法律保护问题探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0期89-90,共2页纪智媛 
近几年来,刑事悬赏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在打击犯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司法机关缉拿犯罪嫌疑人节省了大量的司法资源。然而,在刑事悬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侵害。而目前关于刑事悬赏的众多研究中...
关键词:刑事悬赏 举报人 保护 立法 
刑事悬赏法律性质的厘定——兼评与民事悬赏的界别被引量:2
《学术界》2014年第3期183-189,311,共7页方筱闽 黄力华 
刑事悬赏是公安司法机关以广告向全社会不特定人发出满足悬赏要求的条件和内容即给予既定奖励的刑事司法求助方式。从悬赏发布主体与内容的角度审视,刑事悬赏有别于民事悬赏。民事悬赏具有合同(双方)法律行为性质,而刑事悬赏因之国家强...
关键词:刑事悬赏 法律性质 民事悬赏 界别 
刑事悬赏中犯罪嫌疑人、罪犯的赏金给付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86-88,共3页董妍 
刑事悬赏是一种行政奖励行为。自首的犯罪嫌疑人不能成为刑事悬赏的相对人;构成立功的犯罪嫌疑人、罪犯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同案犯的,按立功处理,不能成为刑事悬赏的相对人;协助公安机关查获与自己案件无关的犯罪嫌疑人,构成立功的同时可...
关键词:刑事悬赏 法律性质 犯罪嫌疑人 罪犯 立功 赏金给付 
从法律角度探析刑事悬赏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第09X期198-198,共1页宋海军 
在国内外的侦查实践中,刑事悬赏已成为重要破案手段,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便于民警更好地开展工作,公安机关应正确运用这一手段。本文研究了形式悬赏的作用,并对如何提高悬赏效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刑事悬赏 法律角度 破案应用 
刑事悬赏法律性质初探被引量:1
《湘潮(理论版)》2012年第9期36-37,共2页赵晓慧 唐晓辉 
衡阳师范学院2010年度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课题编号:10A02)研究成果
大多数学者认为自八十年代初"二王"案是刑事悬赏应用的开始,而后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的侦查措施被逐渐广泛应用。我们不可置疑刑事悬赏在现阶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如何定位刑事悬赏的法律性质,它究竟是一种私法上的契约行为还是单...
关键词:刑事悬赏 法律性质 行政奖励 
我国刑事悬赏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136-136,共1页李丹媚 
我国刑事悬赏在侦查实践中存在刑事悬赏主体多头化、适用案件范围无规定、赏金无标准、赏金来源缺乏保障、权益人保护不重视等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必须从法律角度对刑事悬赏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悬赏制度。
关键词:刑事悬赏 制度 完善 
刑事悬赏的法经济学分析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3期76-79,共4页刘廷华 
在没有悬赏情况下,由于刑事举报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刑事举报的数量会低于社会有效率的水平。依据谈判理论,按照一定比例分割合作剩余是实现合作的前提。在义务举报制度下公安机关完全垄断了合作剩余,降低了知情人的合作意愿。与此...
关键词:刑事悬赏 谈判 合作剩余 激励 保护 
刑事证人作证的经济分析被引量:1
《广东商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80-87,共8页刘廷华 
若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则拒绝作证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对于偶然证人而言,由社会承担作证成本是激励其作证的基本前提;更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对其作证行为进行奖励,刑事悬赏制度的成功便是例证。对于作为消极证人的近亲...
关键词:刑事证人 刑事悬赏 偶然证人 亲亲相隐 污点证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