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思想

作品数:44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雪影乔清举秦尚伟张廷杰赖友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王阳明“狱中诗”中的归隐思想与矛盾心理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9期27-29,共3页曹文静 卓光平 
正德元年,王阳明在狱中写下一系列诗歌,反映了他身处的环境以及他在巨大变故下思想情感的变化,其中“出世—入世”的矛盾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入狱和远谪龙场的过程中,王阳明既有入世碰壁的痛苦和坚守,又有逃离世俗、归隐田园的向往,...
关键词:王阳明 诗歌 归隐 矛盾 
论王恽题画诗的慕陶情结被引量:1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年第8期105-107,共3页王嘉宸 辛昕 
2019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元初北方仕宦文人南下与南北文风的交融”(L19CZW003)研究成果。
王恽是元初北方创作题画诗最多的诗人,其部分题画诗涉及陶渊明的形象,诗人通过题咏桃花源、故事传说等方式表达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借此抒发内心深处的归隐思想。王恽的题陶诗创作打破了其题画诗传统的“就画论画”的写作方式,具有重要...
关键词:王恽 陶渊明 题画诗 归隐思想 
从隐逸文化的角度浅谈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诗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147-148,共2页丁予晴 
中国系统的隐逸文化理论主要来自于儒家和道家,后人将其精神内涵由个人接人待物的处世方式发展成为一种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在动荡的魏晋时期,归隐成了许多文人躲避政治斗争的一种方式,因而造就了空前繁盛的隐逸文化,而命运多舛...
关键词:隐逸文化 归隐 田园诗 陶渊明 
浅析陶渊明的归隐哲思
《参花(上)》2021年第2期56-57,共2页张馨月 
在中华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提到"归隐"一词,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历史长河中那颗璀璨的明珠——陶渊明。他不仅用自己的诗作填补了当时文坛的荒芜,更为世人带来了标新立异、更为透彻的归隐思想。本文围绕陶渊明的归隐思想,采用比...
关键词:陶渊明 归隐思想 原因 内涵 影响 
从《满江红》词看柳永的归隐思想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年第10期130-131,共2页龙杰 李建雄 
柳永《满江红》词写词人船行桐江严陵滩,见山川秀美、村落恬静、渔人欢快的生活,引起词人羁旅漂泊的厌倦而起回程、归隐山林的念头。但在词的结拍词人又产生了矛盾,究竟是归去呢还是像王粲那样建功立业。其实柳永的归隐只是旅途寂寥凄...
关键词:柳永词 《满江红》 羁旅 建功立业 归隐田园 
试论李清照对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接受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4期86-86,共1页韩珊珊 刘宇丹 李亚 
课题名称:李清照婉约词研究,项目编号:syjs201780,项目类别:一般资助项目
李清照的家庭氛围以及读书经历使她既有'闺中秀'的清婉还有'林下风'的豪气,融入士大夫群体生活并成为其中优秀的一员。建'归来堂'、'易安室'皆来自陶渊明归隐之意,公爹与父亲身处新旧党争的漩涡给赵李家族带来沉痛打击,这一时期她患得患...
关键词:李清照 陶渊明  归隐思想 
试论陶渊明归隐思想价值及其影响
《求知导刊》2018年第36期156-157,共2页王利方 
在中国古代的文人隐士中,陶渊明仅是其中之一,但其影响力却十分突出,原因是他所作流传甚广,且对归隐思想时有流露,人们可以从中进行探索、研究。陶渊明追求隐逸的思想固然是受到了儒家“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隐逸观点,也受到了庄...
关键词:陶渊明 归隐思想 儒家 
论韩琦晚年诗歌的归隐思想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年第9期133-134,共2页隋胜男 
韩琦作为北宋一代名臣,曾为相十载,辅赞三朝。晚年于地方任职,其诗歌中反映出明显的归隐思想,上古仙人、老庄、寺院、禅语、陶渊明、白居易等均较多出现在其诗歌中,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种思想的形成离不开韩琦的个人经历、...
关键词:韩琦 晚年诗 归隐 个人因素 时代影响 
论王维《渭川田家》中的“归隐”思想
《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7期38-38,共1页周康 
王维《渭川田家》诗是其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在后世中也有着极高评价。这首诗以“归隐”为主题思想,产生的根源在于王维较为复杂的仕宦经历。他在诗中对田园农家生活美丽的描绘,也是对复杂多变的仕宦生活的衬托,同时也表现出了他...
关键词:王维 《渭川田家》 归隐 仕宦 
司空图归隐思想探析
《科教文汇》2018年第9期159-160,共2页贺相雨 
关于司空图的隐居,综观学者研究成果,多认为他是迫于无奈而退隐。其实这只是他隐居的一个客观原因,即外因。而导致他最终走向隐居其实是由他主观原因决定,即内因。司空图的隐居路是坎坷的,有序幕,有开端,有高潮,有结局,他是一步一步走...
关键词: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归隐路 儒家济世 佛道思想 矛盾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