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责基础

作品数:49被引量:19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尹飞李波毕波孙笑侠张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春岁月》《法律适用》《法学研究》《知与行》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单位犯罪的归责模式:组织体责任之提倡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76-85,共10页孙国祥 
单位犯罪的归责基础是刑法领域内的一个难点问题。单位犯罪的归责模式主要体现为以单位成员犯罪为基础的连带责任与以单位自身为基础的组织体责任两种。在我国,应当肯定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基础为组织体自身责任,单位是独立的刑事责任主...
关键词:单位犯罪 归责基础 替代责任 组织体责任 
论辅助驾驶行为的刑法规制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60-63,共4页王利宾 
河南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生态犯罪治理理念及其制度化研究”(2021BFX019);河南警察学院一流团队“数据法治与合规研究”建设项目。
对自动驾驶行为进行罪刑评价,需要区别对待完全自动驾驶行为和辅助驾驶行为。与对完全的自动驾驶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不同,对辅助驾驶行为进行刑事归责应遵循独特的逻辑。由于辅助驾驶行为本质上仍然是驾驶人员的行为,对辅助驾驶行为的...
关键词:辅助驾驶行为 犯罪主体 刑事归责基础 罪刑评价 
平台新型用工关系之甄别及归责基础
《知与行》2022年第2期42-49,共8页沈维清 
当前,平台用工“去劳动关系化”现象严重,致使平台从业人员欠缺部分劳动关系的特征,从而无法受到劳动法的保护。然而平台“去劳动关系化”的用工模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在第一种模式下,平台可通过外包合作等方式将其对平台从业人员的劳动...
关键词:平台企业 用工关系 事实优先原则 考量要素 归责基础 
增加受益企业为环境责任主体的正当性研究被引量:1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83-88,I0003,共7页黄晓林 邓秀玲 
损害担责原则限制了环境责任的承担主体。部分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利用污染者负担的主体范围限制,通过转移“污染者”身份,逃避承担环境责任,致使受害人和环境得不到充分救济。基于此,本文从损害担责原则的局限性入手,结合受益者负...
关键词:受益企业 环境损害 归责基础 
共同犯罪归责基础的规范理解被引量:21
《中外法学》2020年第2期444-469,共26页何庆仁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共同犯罪本质的规范理解研究”(项目编号:19YJA820014)的阶段性成果。
客观因果以及主观意图仅仅描述了共同归责的各种实然前提,并不能为应然的共同归责提供充分根据;对存在论要素的种种规范化努力则可能既背离了存在论的立场,又扭曲了规范论的本意。学界因此提出了诸多纯粹的规范化路径。遗憾的是,这些路...
关键词:共同犯罪 共同归责 因果律 自由律 自我答责 
组织支配与组织犯的归责基础被引量:4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8年第4期42-54,共13页李波 周建航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2018年度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扫黑除恶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HJ2018A06)的阶段性成果
在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出现了利用组织运作参与和实施的新型犯罪即组织犯罪。组织犯对刑法教义学传统的个体归责模式提出严峻挑战。组织归责不是建立在对具体实行人的支配上,而是建立在透过组织运作对整体犯罪因果流程的掌控上。关...
关键词:组织犯 间接正犯 组织支配 组织归责 
组织中不法集体决策的归责基础
《人民法治》2018年第11X期56-58,共3页李波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2017-GMD-002)的阶段性成果
'不法集体决议在德国是一个长久被忽视的问题,直到最近产品制造人的刑事责任或企业刑法等新兴刑法领域出现后才逐渐受到重视。'我国也是如此,组织中的不法集体决策问题在实践中很少受到重视。所谓不法集体决策,是指组织中具有同等投票...
关键词:集体决策 德国刑法 上级命令 决策权 瑕疵产品 个体决策 负有义务 
论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区别和共性
《四川大学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174-189,共16页吴笛 
长期以来,刑法与民法的关系都是法学领域中的基本难题。边沁于1780年将其名作《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付梓,但又将其扣压9年才出版,因为他在最后一章开始说明刑法与民法之间的区别,或如他所称两者之间'界限'的地方时,发现有预想不到的困...
关键词:功利性 惩罚性 意志自由论 法律后果说 民事义务 社会危害性 道义性 归责基础 犯罪行为人 债务不履行 致害人 民事权利 受害人 否定评价 民事法律关系 被害人 
同一主体的单位行为和个人行为触犯同一罪名应两罪并罚被引量:1
《人民司法》2017年第20期30-33,共4页罗开卷 
【裁判要旨】同一主体的单位行为和个人行为触犯不同罪名的,当然应当数罪并罚。触犯同一罪名的,因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存在差异,归责基础不同,定罪量刑标准、刑罚亦可能存在不同,予以两罪并罚更能充分评价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两...
关键词:同一罪名 个人行为 单位犯罪 数罪并罚 自然人犯罪 定罪量刑标准 存在差异 归责基础 
偷开机动车引发交通事故的侵权责任规则分析
《法制与经济》2016年第10期152-155,共4页陈韦君 邹志强 
驾驶机动车交通事故中,偷开机动车交通事故不应参照一般借用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责任规则进行处理,应从对机动车运行控制与运行利益角度入手,区分借用机动车与偷开机动车的异同。盗窃机动车交通事故仅要求具备盗窃罪的形式要件,无须具备盗...
关键词:偷开机动车 机动车保有人 运行支配 归责基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