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

作品数:10223被引量:15684H指数:4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何志鹏刘志云杨泽伟张乃根李伯军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厦门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台湾方面制定的“限制与禁止水域”规则效力之批判——从国际法视角解读“2·14”恶性撞船事件
《台湾研究》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谈晨逸 严安林 
“2·14”恶性撞船事件后,两岸在“限制与禁止水域”问题上对立不断,突显了双方之间的对抗态势。以《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为依据的“限制与禁止水域”,系以台湾与大陆“同属中国”为基本前提,并不具备划分中国主权的含义,...
关键词:“2·14”恶性撞船事件 “限制与禁止水域”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中国内战 
国际社会理论与国际法变动性的类型化分析
《世界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72-92,243,244,共23页徐崇利 
对于不同领域国际法的变动性原理,迄今为止学界一直未建立一个统一的研究架构。借鉴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演进理论,并引入共处国际法(包括宪制性国际法)、合作国际法和共同体国际法的类型化概念,用以搭建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跨学科分析框架,...
关键词:英国学派 共处国际法 合作国际法 共同体国际法 
“深水区”的挑战:论国际海底区域开发规章的双重面向
《东南学术》2024年第1期81-91,共11页郝艺颖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区域”内矿物资源开发规章草案》环境治理规则研究”(项目编号:FJ2022JDZ009)。
以《“区域”内矿物资源开发规章》为标志的深海海底区域开发国际法已经进入“深水区”,按照既有路线图制定规章遇到了新的困难与挑战,原因是当前开发规章谈判呈现出双重面向。第一重面向是在区域利益集团的利益不断分化与弥合的过程中...
关键词:国际海底区域 国际海底管理局 开发规章 国际法 双重面向 
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二十年回顾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2023年第1期301-329,共29页刘志云 谢春旭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VHJ007)阶段性成果
随着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在西方的重新兴起,中国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一些学者克服了“跨学科研究的困难”“学科内的偏见”“不同学科之间的差距”,在该领域的重要问题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具体...
关键词:国际关系 国际法 跨学科研究 二十年 回顾 
破局抑或缓冲:国际海底区域“两年期规则”的国际法走向
《中华海洋法学评论》2023年第3期85-122,共38页郝艺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项目编号:20VHO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1年6月,瑙鲁向国际海底管理局(以下简称“海管局”)表示将申请开发工作计划,要求理事会在两年之内完成《“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规章》(以下简称“《开发规章》”)的制定,但《开发规章》仍未按期出台,这意味着规章未通过的情况下,承...
关键词:“两年期规则” 国际海底区域 国际海底管理局 《“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规章》 
论国际法的正当性被引量:4
《国际经济法学刊》2023年第3期48-60,共13页保罗·B.斯蒂芬 彭卓群(译) 韩秀丽(译) 
司法部重点课题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涉外法治体系完善的结构化分析”(项目编号:21SFB1006)的阶段成果。
本文采取独特视角评价国际法的正当性,包括国际法是否是一个法律体系、评价国际法正当性的价值和标准的来源以及当代国际法实践是推动抑或阻碍了正当法律体系的发展。具言之,本文首先剖析了近代以来“国际法”这一概念经历的身份危机与...
关键词:国际法 正当性 法律体系 社会实践 
涉外法治:属性解读与完善进路被引量:5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26-137,共12页韩秀丽 
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涉外法治体系完善的结构化分析”(21SFB1006)。
涉外法治是我国法治体系中的“弱项”,其属性的明确无疑是推进涉外法治的基础和关键。涉外法治具有混合属性,在不同属性之下,涉外法治的完善路径和完善内容亦不相同。国内法治属性立基于国内层面的法治运行,国际法治属性侧重于国际层面...
关键词:涉外法治 混合属性 国内法治 国际法治 对外关系法治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的理论构成与多元实践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5期63-64,共2页魏磊杰 
中国的崛起带来了国际社会的结构性挑战,中国自身的转变和国际社会所需要的理性化发展都促进着中国国际法观念的确立。中国如欲在世界上崛起,在国际上具有话语权,就必须要拥有可堪立足于世的国际法观。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整体上呈现的...
关键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的崛起 国际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构性挑战 二元复合 话语权 理性化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编纂国际法的挑战与回应——以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视角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0期127-135,186,共10页温志媛 
外交部条法司项目“加强国际环境法编纂和渐进发展的选项及利弊”(0130/K8219035)。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是国际私法领域编纂国际法的重要行为体,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私法统一化进程的发展。在全球治理体系调整变革时期,解决编纂国际法的过程中来自机构内部、编纂安排、机构外部方面的挑战,推动影响力建设和体制建设,选择编纂...
关键词: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国际法 编纂 
国际秩序的基础之争:规则还是国际法
《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法学)》2022年第9期3-11,共9页徐崇利 
“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之提法源于西方特定的国际政治语境,附带“权力”和“关系”两种特性。中国主张用“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之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国际法在法律上的应然性,依据“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所体现的法...
关键词:国际秩序 国际规则 国际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