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气候制度

作品数:38被引量:33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潘家华陈迎马建英肖兰兰闫碘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国际关系》《湖南社会科学》《绿叶》《生态经济》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科学与政治之间:大规模政府间气候评估及其缺陷被引量:9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7期7-16,共10页董亮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参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研究"(批准号:17ZGC011)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引领的大规模评估由于代表了国际科学界的集体工作,并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国际谈判制度持续互动而备受关注。两者的密切关系已体现在气候治理的各个历史阶段。具...
关键词:科学评估 国际气候制度 施动作用 共识困境 全球气候治理 
“共区”原则的历史作用、演变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被引量:3
《生态经济》2017年第10期163-167,共5页陈洪波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国内减排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BAC20B11)
"共区"原则曾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后京都气候谈判之后,"共区"原则逐步演变,"责任"逐渐趋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原有意义上的"共区"原则退化为道义上和政治上的原则,法律约束力几近丧失。我国应理性取舍"共...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共区”原则 国际气候制度 中国策略 
清洁发展机制技术转让法律困境及其应对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4期38-42,共5页陈淑芬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第二承诺期后清洁发展机制的改革与研究"(13CFX108)
经济发展、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是当前国际气候机制面临的三大挑战,如何有效处理三者之间的矛盾、协调共进,清洁发展机制应运而生。目前,清洁发展机制在低碳技术的转让效果上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发育尚不够成熟,以...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 国际技术转让 气候变化 国际气候制度 
透视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被引量:3
《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第8期47-56,65,共10页赵行姝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互动日益频繁,并已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气候合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中美气候合作的主要特征,考察了影响中美合作的深层原因,探讨了中美气候合作对全球气候制度构建产生...
关键词:中美合作 气候变化 国际气候制度 
《巴黎协定》:行动奠定共识被引量:1
《群言》2016年第2期35-38,共4页王谋 
2011年,当国际社会还在总结和评论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得失成败、考虑如何结束巴厘路线图谈判的时候,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气候公约缔约方授权开启了旨在构建2020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的德班平台谈判...
关键词:巴黎 协定 国际气候制度 谈判进程 国际社会 2009年 哥本哈根 海滨城市 
国际气候制度的“中国烙印”及其影响
《生态经济》2015年第10期66-70,82,共6页肖兰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3YJCZH206);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613Y27)
国际气候制度是中国在国际社会治理体系中为数不多的,以缔约者身份与其他国家合作创建而非后续调整加入的国际制度。国际气候谈判之所以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以"公约+议定书"的方式逐步推进、与发展问题紧密相连、以人均原则为碳排放衡...
关键词:中国 国际气候制度 中国烙印 
国际贸易中隐含跨境碳转移环境责任分担问题研究被引量:3
《林业经济》2015年第10期25-33,共9页原磊磊 吴水荣 陈幸良 陈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树种选择与配置对森林多重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及模拟优化研究"(编号:31270681)
针对国际贸易中隐含的跨境碳转移,深入分析了基于生产者、消费者和经济受益者责任三种单一责任主体的归责原则,明确了由单一责任主体承担碳排放环境责任的利弊及其影响。指出责任分担有利于实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促进国际气...
关键词:国际气候制度 国际贸易 跨境碳排放转移 责任分担 
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内化的表现、动力及其影响被引量:1
《理论月刊》2015年第8期176-181,188,共7页肖兰兰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206);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631202);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613Y27)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在中国与国际气候制度的互动中,归口单位的设立调整、政府议事日程的调整变化、具体气候政策与实践应对是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内化的具体表现,利益获得、制度压...
关键词:国际气候制度 中国 内化 
浅议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的内化
《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A02期272-275,共4页肖兰兰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2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631202)系列成果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在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过程中,中国的利益认知和所承受的制度压力是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内化的重要动因,而中国的理念变化、制度改革、立法支持以及政策实践则...
关键词:国际气候制度 中国 内化 
国际气候谈判的实质和出路被引量:2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第5期384-387,共4页杜祥琬 
尽管国际气候谈判充满矛盾,但本质上它是一种认真而责任重大的全球性努力,气候谈判的目标在于建立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质是引导全球以低碳、绿色、循环发展为路径,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气候谈判应该是一个促进各...
关键词:气候谈判 国际气候制度 合作共赢 可持续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