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运动

作品数:98被引量:6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珺胡星亮王青安葵谭为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矿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行动计划专项基金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剧潮中之混战:再探1925-1927年国立艺专戏剧系的课程争议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123-133,共11页游富凯 
1926年上半年,由赵太侔、余上沅等人主持的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调整了课表,每周加入数十小时的旧剧课程。此举随即引来争议,其中左明、张兰璞和王瑞麟等学生成立“五五剧社”,并在《世界日报》的《戏剧周刊》发表言论,以表达自己的...
关键词:国剧运动 国立艺专戏剧系 旧剧 五五剧社 
中西戏剧的双向确认——程砚秋访欧与“国剧运动”的“写意”戏剧观
《戏剧艺术》2024年第4期160-170,共11页郭超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世纪以来的戏曲跨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的文化认同研究”(21CB171)的阶段性成果。
1932年,程砚秋奉“中华戏曲音乐院”之命旅欧以考察欧洲戏剧,为中西戏剧的沟通交流带来了跨文化的双向视野。除了取法欧洲以改良戏曲,他还借助欧洲戏剧家的观念确认了自己的“写意”戏剧观。从他对戈登·克雷、莱因哈特的赞赏以及和王...
关键词:程砚秋 访欧 写意 国剧运动 舞台灯光 
“现代之眼”中的传统戏曲--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西比较视野中的戏曲评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06-116,共11页刘汭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民国京剧现代化研究”(20CB164)。
不同于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主笔基于社会效用全面推崇西方写实话剧、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戏曲,以宋春舫、余上沅为代表的两代学贯中西的戏剧理论家坚持戏剧本位、秉持跨文化理念,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新潮出发重新评判中国旧剧,聚焦其象...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国剧运动 现代主义艺术 先锋审美现代性 中国化 
另一种进路:国剧运动源流考辨
《戏剧文学》2024年第5期63-72,共10页徐珺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2ZD07)阶段性成果。
在戏剧史中,国剧运动曾有“发动于新月社活动”一说,实则并非如此,国剧运动是中华戏剧改进社发动的。国剧运动的思想源头是爱尔兰国剧运动,其实践发源为清华的学生演剧。他们延续着《新青年》新旧剧论争中宋春舫的戏剧改良观,以实验的...
关键词:国剧运动 学生演剧 新旧戏剧论争 民族化 
对国剧运动的跨文化反思
《新华文摘》2024年第8期166-166,共1页
周琦在《文史哲》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国剧运动意指1926年前后余上沅、赵太、熊佛西、闻一多等留美学生归国后开展的一场短暂的戏剧艺术实践。国剧运动派的“初心”是试图在中西跨文化视域中重新评估和定义中国旧...
关键词:熊佛西 国剧运动 余上沅 《文史哲》 民族文化传统 跨文化视域 留美学生 戏剧艺术 
“研究戏剧应先从旧剧着手”——1931年上海伶界戏剧改良话语权的重申与实践
《戏曲研究》2023年第4期273-290,共18页姜岩 
1927年,余上沅在《国剧运动》的序言上宣告“国剧运动”的失败①;1929年,“无产阶级戏剧”口号打响,随后“左翼戏剧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进一步促成“红色戏剧”的星火燎原。剧坛上此起彼伏的“运动”折射出一个动荡的时代,而20世纪30...
关键词:国剧运动 左翼戏剧运动 红色戏剧 戏剧改良 余上沅 星火燎原 话语权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想象与实践悖论——对国剧运动的一种跨文化反思
《文史哲》2023年第6期141-152,165,共13页周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20&ZD283)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国剧运动意指1926年前后余上沅、赵太侔、熊佛西、闻一多等留美学生归国后开展的一场短暂的戏剧艺术实践。国剧运动派的“初心”是试图在中西跨文化视域中重新评估和定义中国旧剧的价值,以实现民族文化传统的再生产...
关键词:国剧运动 民族文化 主体性 跨文化反思 
余热绵长的“国剧运动”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17期35-38,共4页张冉 
“国剧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由余上沅、赵太侔等一批留学欧美的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时提出的一个戏剧运动口号,他们归国后积极发起此项运动。他们深受西方戏剧美学思想和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的启发,希冀能像爱尔兰那样建立起“国民的”“乡...
关键词:国剧运动 理论实践意义 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 余上沅 戏剧美学思想 总结经验教训 现当代戏剧 中国留学生 
从延安文艺的形式探索看“新歌剧”与“民间小戏”的观念交响
《戏曲研究》2023年第3期1-25,共25页江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后期资助项目“现代中国民众戏剧理论、话语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FYSB005);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型社会空间与演剧形态研究”(项目编号:22XNQT36)阶段性成果。
近代以来中国文艺界的核心任务,始终围绕着与民族国家建设相匹配的“民族形式”理想展开,具体到戏剧领域,戏曲改良、“新旧剧论争”、“国剧运动”等莫不如是。从总体上说,这些努力都指向创建一种具有现代性和普遍性的新文艺,但其对于...
关键词:中国文艺界 创作论 延安文艺 戏曲改良 民族国家建设 民间小戏 国剧运动 接受视野 
赵太侔与国剧论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23年第2期101-107,123,共8页徐珺 
国剧运动是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戏剧事件,赵太侔的《国剧》一文是国剧整体观研究的核心,他认为建设国剧要从民族性和世界性两方面入手,并高度评价了中国戏曲“程式化”的艺术价值。赵太侔的国剧观影响深远,此后叶崇智、顾颉刚等人...
关键词:国剧运动 国剧 爱尔兰国剧 民间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