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葬

作品数:98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刘济生黄也平何秀琴李鸿泽苏艳萍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苏州大学孙中山纪念馆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人文社科类)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81年夏天的宋庆龄国葬
《新华文摘》2025年第3期97-100,共4页周幼马(口述) 樊燕(整理) 
20世纪的中国,在我心里有三个大的国葬。最早是宋庆龄的丈夫孙中山的,因为他打倒了封建皇帝,推翻了旧制度,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会,并给他建了一个可以跟过去皇帝媲美的陵墓--中山陵。第二个是1976年中国人民的伟大领...
关键词:家族墓地 宋庆龄 中山陵 国民政府 名誉主席 天安门广场 纪念碑 追悼会 
蔡锷:民国国葬第一人
《文史博览》2025年第2期16-18,共3页刘沛 唐雅璇 
1916年11月8日,辛亥革命元勋、“护国军神”蔡锷在日本福冈医院然长逝,年仅34岁。社会各界闻此耗,无不悲痛欲绝,纷纷向北洋政府请愿,要求为蔡锷举办隆重的“国葬”典礼,以彰显其“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的崇高地位与不朽功勋。
关键词:蔡锷 北洋政府 辛亥革命 日本福冈 护国军 民国 不朽功勋 
1981年夏天的宋庆龄国葬
《炎黄春秋》2024年第11期34-42,共9页周幼马(文/图) 樊燕(整理) 
早在1934年,宋庆龄便与时年24岁的美国医生马海德相识于上海,随后他们延续了近50年的深厚友谊。马海德视宋庆龄为自己的革命导师,并接受她的建议前往陕北,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美国人。马海德的儿子周幼马出生后也...
关键词:宋庆龄 革命导师 周幼马 中国工农红军 深厚友谊 
民国时期有哪些人获“国葬”殊荣
《文史博览》2024年第5期42-42,共1页林柏耀 
国葬在中国的实行始自民国初年。笔者经过系统翻阅搜检《国民政府公报》及《总统府公报》查得国民党统治时期,除了黄兴、蔡号、孙中山等名人外,获得国葬荣誉者有黎元洪、谭延阎等21人,及一滦州起义烈士群体。其身份类型大抵有三种:一是...
关键词:国民党元老 滦州起义 朱培德 黎元洪 陈其美 胡汉民 国民党统治时期 戴季陶 
廖仲恺何香凝墓建筑设计解析——兼论民国时期国葬墓建筑布局与形制特征研究
《城市建筑》2024年第7期76-80,共5页朱阁珲 郭华瑜 胡占芳 
廖仲恺何香凝墓(以下简称“廖墓”)建设于1925—1937年,其间经历近代两部《国葬法》的兴替,陵墓两任建筑师均以西方留学背景应对当时社会普遍追求的中国古典复兴形式主义要求,集中展现了变革年代中社会与建筑环境特点。文章从廖墓建设...
关键词:廖仲恺何香凝墓 近代国葬墓 建筑布局 形制特征 
风雨国葬葬英雄
《芙蓉》2024年第1期221-229,共9页王开林 
1916年11月8日凌晨2时,蔡锷将军然病逝于日本九州福冈医院,年仅三十四岁。此前数日,蔡锷得悉黄兴在上海病故,悲痛不已,病情随即加剧。他困处病室,仍支肘为好友亲撰挽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
关键词:蔡锷 黄兴 日本九州 开国 
民主政治神话的建构——伯里克利《国葬演说》与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关联性考察
《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2期45-47,共3页白春晓 
1992年,美国作家、历史学者盖瑞·威尔斯出版了《林肯在葛底斯堡:重塑美国的话语》,在美国广受追捧。在书中,威尔斯将亚伯拉罕·林肯于1863年11月19日发表的《葛底斯堡演说》与伯里克利在公元前431/430年冬季于雅典凯拉米克斯墓地发表...
关键词:《葛底斯堡演说》 伯里克利 威尔斯 修昔底德 历史学者 美国政界 政治神话 知识界 
民主政治神话的建构——对《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与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关联性的考察被引量:1
《史林》2023年第5期189-202,220,共15页白春晓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古代希腊政治政度研究”(项目批准号:22VLS013)阶段性成果。
在当今美国的政治界与知识界,有许多人认为修昔底德笔下的《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与亚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存在着某种类似性和关联性。然而,事实上它们的差异远大于相似。《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真正影响的是爱德华·埃弗里...
关键词:伯里克利 亚伯拉罕·林肯 雅典民主 美国民主 古典文化 
情感表达与共识凝聚:“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的数字悼念研究
《新闻知识》2023年第7期77-82,96,共7页史继超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数字山东研究专项“大数据治理时代‘大舆论场’中的共识凝聚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CSDJ52)的阶段性成果
数字时代,网络模糊线上与线下的界限,原本仅存在于线下的内容,如今以线上形式呈现,并在技术的可供性下得以革新。曾作为线下行为的悼念活动,也以线上的形式成为数字化生存的组成部分,并在悼念内容、对象、行为等方面不断拓展。本研究以...
关键词:数字悼念 社交媒体 国葬 议程设置 圈群传播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国葬制度(1927—1949)被引量:3
《安徽史学》2023年第1期80-89,共10页林柏耀 
国葬是国家授予逝者的一种特殊荣典,具有追崇往者、激励来兹的重要功用。20世纪30年代,以“党国”政要谭延闿的逝世为契机,南京国民政府接连制订颁布了《国葬法》《国葬仪式》和《国葬先哲逝世日纪念典礼条例》,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规整...
关键词:国葬 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党 政治仪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