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持有

作品数:45被引量:6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永红王作富夏朝晖杨峰孙振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湘潭大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更多>>
相关期刊:《市场周刊》《党建》《中国商界》《领导决策信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买鳄鱼皮制作的皮鞋回国是否违法?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年第1期26-26,共1页
据悉,前不久广州海关在进境快件监管渠道查获2双皮鞋,经送华南野生动植物种鉴定中心鉴定,确定为濒危爬行纲鳄目物种的鞣制皮块制品,相关物品已移交海关缉私部门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关键词:追究刑事责任 情节严重 海关缉私 鉴定中心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鳄鱼皮 动植物物种 合法持有 
跟单信用证下银行提单担保权利——“建行荔湾支行与蓝粤能源等信用证开证纠纷案”评释被引量:1
《交大法学》2017年第3期166-176,共11页邵敏杰 
跟单信用证下银行对提单是否享有担保权利,理论与实务长期聚讼纷纭。在"建行荔湾支行与蓝粤能源等信用证开证纠纷案"中,最高人民法院从交易习惯及基本机制出发,以《物权法》第224条为楔子,通过解释开证行与开证申请人间的质押合意,并结...
关键词:跟单信用证 提单质权 合法持有 留置 
“非法占有”目的的时间点认定——租车抵押行为的刑法分析
《中国检察官》2015年第18期14-15,共2页李鲁漳 吴海涛 
侵财性犯罪中行为人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可以推定,但应允许被告人提出反证。侵占罪的显著特点是行为人先以合法的形式持有他人财物,然后产生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进而将该财物转为已有拒不退还。产生非法占有目的的时间点在合法持有他人...
关键词:司法推定 基础事实 合法持有 
浅谈“变合法持有为非法所有”行为如何定性——以张某案看诈骗、盗窃与侵占的区别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年第13期70-70,72,共2页饶鸣吉 
诈骗罪、盗窃罪与侵占罪在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基本一致,在以欺骗与秘密方式相交织作案的案件中,三者比较难区分。诈骗罪的本质是骗取交付,相对人因相信行骗人所说所为而情愿交付财物;而盗窃罪本质是秘密窃取之前并不合法控制或持有的...
关键词:盗窃 侵占 财物 占有 
浅析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4期62-64,共3页胡琳琳 
我国刑法上的盗窃罪与侵占罪这两个罪名在司法实践中极易出现混淆,对于两者之间的区别,理论界与实践中都有很大争议。本文认为应将作为犯罪对象的财物是否脱离占有以及由谁占有作为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键,即判断行为人在将他人财物...
关键词:盗窃罪 侵占罪 观念占有 合法持有 
论诈骗罪与侵占罪的不同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5期298-298,共1页陶维臣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社会的进步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对罪名与罪名之间的区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指出加深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正在成为一种跟随社会发展的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诈骗罪 侵占罪 非法占有 合法持有 
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疑难问题探讨
《中国商界》2010年第3期321-321,323,共2页梁瑜 
将借记卡纳入信用卡范围之内符合刑法的立法精神,也更有利于统一执法和打击犯罪;用拾得的信用卡在自动柜员机上取款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应定性为信用卡诈骗罪;恶意透支的行为主体不仅是指合法持有人,还应包含骗领信用卡之人。
关键词:信用卡诈骗罪 冒用他人信用卡 自动柜员机 行为主体 立法精神 合法持有 恶意透支 打击犯罪 借记卡 执法 刑法 统一 
侵占罪行为认定的司法困惑
《市场周刊》2009年第11期69-70,共2页何德辉 
侵占罪是一个古老的犯罪,侵占行为的认定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在侵占行为的构成中,存在两次支配关系即第一次的合法持有和第二次的非法占有。如果行为人事先合法持有他人财物,尔后拒不退还、拒不交出该财物。
关键词:侵占罪 拒不退还 行为人 侵占行为 拒不交出 非法占有 支配关系 合法持有 行为认定 他人财物 
侵占罪中侵占代为保管物行为的认定
《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16期150-151,共2页曹华 
侵占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行为是侵占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这种行为的认定、处罚也是司法实践中较为复杂、疑难的问题。文章对此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从分析其性质入手阐明笔者的观点;从法律规定、因租赁合同产生的代管义务等七个方面对...
关键词:代为保管 合法持有 代管义务 非法财物 
论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根据被引量:1
《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8期21-22,共2页王冠琳 
根据《刑法》第270条第1款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侵占罪。但学者们对代为保管的根据仍然争论不休。代为保管的根据应包括基于事实等原因产生的非委托关系,应包括不当得利,同时代为保管不必然...
关键词:代为保管 根据 合法持有 不当得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