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侧褶蛙

作品数:50被引量:11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志强林植华樊晓丽朱成科金畅南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海外文摘》《中国水产》《科学养鱼》《应用生态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黑斑侧褶蛙歪头病机理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24年第12期2822-2836,共15页任思齐 蔡卓 郑安瑞 叶嘉政 佟皖晴 李倩慧 郑善坚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C02044)。
歪头病是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养殖中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该病死亡率高、传染性强,给蛙类养殖造成了巨大损失,且目前对该病无有效防治手段。针对目前黑斑侧褶蛙的养殖现状,急需探明歪头病的致病机理,以减少黑斑侧褶蛙...
关键词:歪头病 黑斑侧褶蛙 转录组 内质网应激 激活转录因子6(ATF6) 
增温对黑斑侧褶蛙蝌蚪形态表型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水生态学杂志》2024年第3期165-171,共7页裴鑫怡 王萍 彭秀娟 刁迎珠 李文慧 伍亮 张志强 
安徽农业大学2020年度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0531);2021年度省级线下课程项目(2021xxkc039);安徽农业大学2021年校级(XJDC202110364053);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S202110364019);安徽农业大学2023年度校级动物学教学创新团队项目(2023aujxtd004)
探究增温对蝌蚪形态表型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可为深入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蝌蚪生存适应策略提供基础数据。2021年4月,设置了26℃、28℃和30℃3个温度梯度组,每组设平行处理3次,测定了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从37期蝌蚪发育...
关键词:黑斑侧褶蛙 水温 形态表型 变态时长 生理特征 应激反应 
基于弯道水力特性的蛙道构建与数值模拟研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4年第1期8-15,共8页毕博 陈菁 陈丹 洪大林 金秋 王小军 毕利东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Y923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22905)。
为有效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和耕地利用率,灌区末级渠系普遍采取硬质化建设,又因受到渠道规模和防渗要求的约束,生态化改造相对匮乏。为解决灌溉渠道造成的稻作区两栖动物生境破碎化问题,结合灌区末级渠系输配水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将弯...
关键词:生态型渠道 生物通道 黑斑侧褶蛙 水力特性 生态化改造 
黑斑侧褶蛙蝌蚪钟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科学养鱼》2023年第11期61-62,共2页苏青峰 何欢 何伯伍 朱成科 
黑斑侧褶蛙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特点,但随着水产养殖装备的升级迭代以及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大趋势下,养殖户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常采取高密度养殖,不合理的投喂策略和逐渐恶化的水体环境易导致寄生虫滋生,以致在养殖过程中极...
关键词:高密度养殖 水产养殖 集约化养殖 养殖户 寄生虫病 黑斑侧褶蛙 投喂策略 水体环境 
黑斑侧褶蛙蝌蚪钟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重庆水产》2023年第3期44-46,共3页苏青峰 何欢 何伯伍 朱成科 
黑斑侧褶蛙(Pelophylar nigromaculatus)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又名黑斑蛙,是我国的“三有”保护动物,具有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等营养价值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近年来受到了农药滥用、...
关键词:黑斑侧褶蛙 两栖动物 黑斑蛙 蛙属 蛙科 过度捕捞 胆固醇含量 蛋白质含量 
黑斑侧褶蛙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
《水产学报》2023年第8期87-94,共8页艾单寒 侯家昊 刘芳园 顾泽茂 胡瑞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02990);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CFB12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701351)。
为了建立蛙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实验以黑斑侧褶蛙脑组织为实验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大脑灰质,利用0.1%Ⅱ型胶原酶和胶原酶-分散酶进行消化,经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将获取的脑微血管段接种于鼠尾胶包被的培养瓶中,于28...
关键词:黑斑侧褶蛙 脑组织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六种农药对黑斑侧褶蛙的毒理效应被引量:2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2期189-195,共7页程宏毅 郑善坚 程福珍 蒋佳佳 张招旭 田俊策 郑荣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772482);浙江省重点研发资助项目(2019C02049,2021C02044);浙江省自然基金重点资助项目(LZ17C030001)。
稻-蛙种养是一种绿色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了筛选高效低毒农药,优化稻-蛙种养体系,为农药的合理使用与两栖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测定了6种农药对农田常见的黑斑侧褶蛙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在水温(25±1)℃条件下施毒96 h后,对黑斑侧...
关键词:黑斑侧褶蛙 农药 急性毒性 生长发育 抗氧化系统 
低温对黑斑侧褶蛙变态和植物血凝素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水产养殖》2023年第5期41-43,共3页李诺 伍亮 张志强 
安徽农业大学2020年度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0531);2020年度省级教学示范课项目(2020SJJXSFK-0999);2021年度省级线下课程(原精品线下开放课程)项目(2021xxkc039);安徽农业大学202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XJDC2021041)。
温度是影响两栖动物变态发育时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高温可促进蝌蚪生长发育,缩短变态时长,低温则延迟发育进程,延长变态时长[1-5]。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两栖动物,也是稻蛙综合种养的主要蛙种之一...
关键词:黑斑侧褶蛙 两栖动物 植物血凝素 变态发育 延迟发育 主要环境因素 蝌蚪 
温度对不同发育阶段黑斑侧褶蛙蝌蚪耗氧率的影响
《水产养殖》2023年第2期44-49,共6页林慧 李悦 赵家乐 林植华 樊晓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0329);丽水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ZDYF07);遂昌县林业发展中心委托项目(21-12-01);百山祖国家公园项目科学研究项目(2021KFLY03)。
在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呼吸代谢是其代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耗氧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反映了水生动物的代谢强度和生理状况,而且直接影响水体溶氧量[1-2]。动物个体耗氧率主要取决于温度、盐度、摄食能力、发育阶段和生态...
关键词:发育阶段 耗氧率 水生动物 生态因子 黑斑侧褶蛙 呼吸代谢 蝌蚪 生理状况 
水位对黑斑侧褶蛙蝌蚪形态表型、白细胞数量和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动物学杂志》2023年第1期117-125,共9页伍亮 李龙萱 高歌 史爽 王月妍 冯文红 鲍传和 张志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170379);安徽农业大学2020年度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No.2020jyxm0531);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研究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2210364096);安徽农业大学2021年度省级线下课程项目(No.2021xxkc039)。
为探究水位变化对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蝌蚪形态表型、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实验室内测定了水位恒定组以及水位快速、中速和慢速下降组37期蝌蚪发育至变态完成期的变态时长、身体大小和血液中各型白细胞的百...
关键词:黑斑侧褶蛙蝌蚪 水位 身体大小 白细胞数量 应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