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学

作品数:46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付笑萍吴建华杨新磊陈跃高贺胜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北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资源导刊》《中国地名》《潮商》《特别文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杜甫的祖先们
《各界》2023年第12期48-53,共6页聂作平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43岁的杜甫在长安向唐玄宗进献《雕赋》,他在介绍自家家世时用了八个字:“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杜甫去世40多年后的唐宪宗时代,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了一部书兮-一一《元和姓纂》。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姓纂,表明...
关键词:门阀制度 奉儒守官 姓氏学 唐天宝 杜甫 李吉甫 唐宪宗 东晋南北朝 
杜甫的家世
《同舟共进》2022年第2期21-25,共5页聂作平 
天宝十三载(754年),43岁的杜甫在长安向唐玄宗进献《雕赋》,他在介绍自家家世时用了八个字:“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杜甫去世40多年后的唐宪宗时代,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了一部书——《元和姓篡》。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姓篡,表明这部书...
关键词:杜甫 姓氏学 奉儒守官 李吉甫 家世 唐宪宗 唐玄宗 
姓氏地名学
《中国地名》2021年第3期18-19,22,共3页牛汝辰 
姓氏学在我国历史悠久,姓氏学史不仅是一部家族史,还是一部氏族部落史,而且还是一部民族史。姓氏不仅区分血脉和家族,还区分文化类型。在我国地名中,诸如张各庄、刘庄、李家村、白集、辛集、王家屯、赵店、闵家乡、王圩镇等地名,俯拾即...
关键词:姓氏学 李家村 民族史 氏族部落 北方草原 东部平原 地名学 西部高原 
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吗?
《作文(初中年级)》2020年第7期115-115,共1页张天野 
在中国,同姓人相遇,喜欢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不过,从姓氏学角度来看,这句话当不得真。中国的许多姓氏尤其是大姓来源复杂,即使同姓,也未必是一个老祖宗。譬如孙姓,最负盛名的一支孙姓当数春秋卫武公之子惠孙一支了。惠孙之孙武仲乙,...
关键词:姓氏学 赐姓 齐景公 楚庄王 孙叔敖 五百年前 卫武公 楚国 
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吗
《特别文摘》2019年第12期76-76,共1页张天野 
在中国,同姓人相遇,喜欢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不过,从姓氏学角度来看,这句话当不得真。中国的许多姓氏尤其是大姓来源复杂,即使同姓,也未必是一个老祖宗。譬如孙姓,最负盛名的一支孙姓当属春秋卫武公之子惠孙一支了。惠孙之孙武仲乙,...
关键词:姓氏学 五百年前 卫武公 同姓 大姓 春秋 盛名 
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吗
《人才资源开发》2019年第23期57-57,共1页张天野 
在中国,同姓人相遇,喜欢说“ 五百年前是一家”。不过,从姓氏学角度来看,这句话当不得真。中国的许多姓氏尤其是大姓来源复杂,即使同姓,也未必是一个老祖宗。譬如孙姓,最负盛名的一支孙姓当数春秋卫武公之子惠孙一支了。惠孙之孙武仲乙...
关键词:卫武公 五百年前 姓氏学 
家谱修复的实践与认识
《兰台世界》2017年第A01期143-144,共2页于美娜 
浙江家谱中国家谱文献学史中,因其历史悠久,存世数量巨大,占有突出的地位。据目前存世的明代以来的实物纸质家谱分析,浙江家谱在其近六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留存在世的浙江家谱数量在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中名列前茅其印制...
关键词:铅印本 谱分析 排印本 石印本 质家 学史 活字本 姓氏学 总目提要 具体工作内容 
姓氏札记四则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68-71,共4页张广志 
姓氏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大的阶段:一曰原始社会后期氏族部落时代的姓氏孕育产生期;二曰夏、商、周三代的姓氏发展,特别是西周时代的姓、氏二分期;三曰战国秦汉以来的姓氏合一期。本文对"三代姓氏与史前姓氏","庶人无姓氏",...
关键词:先秦 姓氏 姓氏学 
说名道姓皆学问——毛泽东趣谈《百家姓》
《档案春秋》2015年第12期9-11,共3页盛巽昌 
中国姓氏源远流长,组合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精华,由它定格的各家姓氏,除有代号或符号标志,还蕴涵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念和意向,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蒙学有姓氏学,其中颇为著名的一种,就是《百家姓》。毛泽东对百家姓有特别...
关键词:《百家姓》 姓氏学 群众工作 文化精华 初次见面 名道 北乔 胡乔木 政治秘书 乔冠华 
中国姓氏起源、流变与姓氏学概述——《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序被引量:4
《艺海》2015年第10期125-138,共14页任国瑞 
中国姓氏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即母系氏族社会,先有姓。至父系氏族社会始有氏。此后至春秋时代,氏尊而姓微。战国时代姓与氏通用而不分贵贱。秦汉及以后,姓氏合二为一或并言。具体的姓氏来源成千上万。迄今姓氏有两万余个,按逻辑...
关键词:姓氏起源 流变 姓氏学 姓氏辨类 四个特点 两大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