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融资

作品数:11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峥嵘陈刚闵志慧刘星刘晋科更多>>
相关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工学院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软科学》《辽宁经济》《技术与市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被引量:2
《技术与市场》2010年第9期201-202,共2页刘晋科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现状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得出我国的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股权融资偏好,而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加上我国的经济政策和监管环境,上市公司管理层更愿意通过发行股票、配股等方式进行融资,这在一定时间...
关键词:融资 上市公司 恶意融资 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恶意融资行为研究
《财会通讯(下)》2009年第11期71-73,共3页张卫平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SJD630020)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对上市公司"善意"融资和"恶意"融资行为进行了严格界定,系统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恶意融资现状,分析了恶意融资行为的原因及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并提出了恶意融资行为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 恶意 股权融资 债权融资 
逃命,逃什么命?
《证券导刊》2008年第7期94-94,共1页黄湘源 
最近"逃命"的呼声不绝于耳。特别是一位著名的空头司令,他虽然在去年一度曾经表示不再唱空中国,但是,今年以来却一再地发出"熊来了"的惊呼,近日更是公开主张趁反弹出货,换句话说,也就是赶快逃命。
关键词:用脚投票 投资者 再融资 管理层 中国股市 机会 恶意融资 选择 股价 机构 
浅议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被引量:1
《辽宁经济》2008年第4期46-47,共2页曹溪 安良 
1.上市公司恶意融资。恶意融资,就是流通股股东、债权人以及员工权益为了掠夺公司利益而进行的不计成本和风险的融资行为。恶意融资通过财务造假,虚构利润、虚增资产,获得上市资格,再用各种手段(包括造假)来骗取再融资资格,最...
关键词:中小投资者利益 保护问题 证券市场 恶意融资 上市公司 流通股股东 再融资资格 融资行为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及治理被引量:1
《经济师》2006年第5期84-85,91,共3页蒋琳玲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是恶意融资,其主要手法是虚增利润,粉饰财务状况。贯彻实施财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财会监督,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全面追究财务造假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是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造假 动因 治理 恶意融资 财会监督 
上市公司恶意融资问题研究
《会计之友》2005年第7期61-62,共2页吴彤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恶意融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从恶意融资的表现和类型划分入手,进而对上市公司恶意融资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恶意融资的影响加以阐述,最后提出解决恶意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恶意融资 上市公司 问题研究 资本市场 类型划分 对策建议 融资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的恶意融资问题研究被引量:11
《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3期25-30,共6页陈刚 刘星 闵志慧 
在把这种不是为了寻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投资者投资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而是为了攫取公司利益相关者(公司流通股股东、债权人、公司职工)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不计成本和风险的融资行为界定为"恶意"融资后,用实证方法描述了"恶意"融资...
关键词:中国 资本配置效率 股权结构 内部人控制 上市公司 恶意融资 原因分析 制度创新 
“用友现象”的思考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S2期184-184,共1页王东艳 
在我国证券市场“一股独大”的情形下 ,能够最终决定公司各项决策的却是非流通股股东 ,由此产生了大股东充分利用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缺陷坑害小股东 ,从而谋取利益的“用友现象”及其他一些不正常现象。
关键词:套现 一股独大 股权分裂 制度缺陷 恶意融资 
上市公司恶意融资八类
《国际融资》2002年第5期56-58,共3页陈峥嵘 
一般来说,在成熟证券市场上,融资仅仅是证券市场的功能之一,它既不是最重要的功能,更不是惟一的功能。然而,我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长期以来对证券市场功能定位的严重偏差,使得融资被异化为证券市场的...
关键词:证券市场 市场秩序 中国 上市公司 恶意融资 
透视大股东恶意融资
《经济管理文摘》2002年第8期25-28,共4页陈峥嵘 黄正红 
关键词:中国 恶意融资行为 上市公司 财务造假行为 虚增资产行为 股权融资 债权融资 证券市场 核准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