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臣

作品数:225被引量:11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白一瑾王星慧石雷蒋寅曹秀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奈何日微逐,索米老长安——明清易变杨思圣心态嬗变研究
《邢台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王天彤 陈玉佳 
2023年河北省社科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文学地理视域下的《国朝畿辅诗传》研究(20230204004)。
明清易代之际,众多文人面临着守节与出仕的两难选择。杨思圣是河朔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亦是明末清初畿辅地区的著名诗人。明末中举的经历令他在出仕清廷后始终怀有身仕二主的内惭心理,但在山林之思以及佛禅的慰藉下,他秉持着儒家的入世...
关键词:杨思圣 明遗民 贰臣 心态嬗变 
冯道:是“奸臣之尤”,还是忠贞之士?
《文史知识》2024年第12期50-53,共4页杨丽花 
作为五代政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冯道的仕宦生涯贯穿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且“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这种不寻常的经历引发后世诸多争议。严词遣责者有之,指斥其依阿诡随,不能死节,乃贰臣典型、奸臣之尤;也不乏有为...
关键词:冯道 仕宦生涯 贰臣 忠贞 奸臣 
钱谦益“明遗民体诗”肇始及其自我形象的重构
《文学评论》2024年第6期202-211,共10页高明祥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钱谦益入清诗笺证及其心史考”(23CZW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明遗民体诗”概念能够容纳以政治行为来定义的遗民与非遗民的书写。钱谦益在顺治四年夏所写《丁亥夏题海客钓鳌图四首》,可视为“明遗民体诗”的草蛇灰线。顺治五年,钱氏陷入“黄毓祺案”,颂系于金陵。他与遗民往来频繁,其心态从委蛇...
关键词:钱谦益 贰臣 遗民 金陵颂系 
清代“贰臣”之三面:关于刘应宾的历史书写与记忆构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95-105,共11页薛冰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清初东北流人的流寓经验、地景书写与身份认同”(202161049)。
明末朝臣刘应宾在“甲申之变”中先投效南明福王,后归降清朝,于《贰臣传》中被置于乙编上门。《贰臣传》构成了清王朝关于刘应宾的权威话语,一种偏重气节的政治伦理和人格观念斥责着他的偷生投诚、节操有亏。这一道德上的评判,直接干预...
关键词:贰臣 刘应宾 历史书写 社会记忆 
“贰臣”身份对王铎书法艺术和心理状态的深层影响
《美化生活》2024年第22期0067-0069,共3页孔群博 刘畅 
真实的杨家将:一个受到嘉奖的“贰臣”
《学习之友》2024年第7期11-12,共2页吴钩 
“杨家将”故事里,有一位杨四郎,是杨令公第四子。在宋辽“金沙滩之战”中,因奸臣潘仁美不加救援,杨门八子战死的战死,失踪的失踪,只有杨六郎一人全身而归,杨四郎则被辽人俘获,萧太后爱才心切,便将公主许配给他,招为驸马。
关键词:杨家将 潘仁美 萧太后 杨六郎 金沙滩 失踪 杨令公 
元末明初文人危素行实探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肖超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CMZ004);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2023-GMI-089)。
危素是元明鼎革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参与过元末许多重要政治事件。1368年大都被攻下后,危素向明军投降,这一举动被视为屈节辱命。然而,他降明后不仅没有受到明太祖的重用,反遭流放并最终客死和州,更加引起后世文人对其“贰臣”身份...
关键词:危素 贰臣 余阙庙 历史书写 元末明初 
明遗民贰臣心理探究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吴奇志 
遗民,即处于新旧王朝交替过程中,怀有对旧王朝的眷恋和对新王朝不认同的心理,表现为不参加科举考试,拒不入仕为官的士大夫。一般的朝代变迁中,只是王朝异姓,衣冠礼乐照旧,仅是从士大夫变为普通民众,这种文化的稳定性对士大夫心理难以造...
关键词:清初 遗民 贰臣 心理探究 
明清易代之际中州士大夫的命运抉择与身份困境--以“贰臣”彭而述为例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卢富清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清诗歌总集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54)。
彭而述是明清易代之际中州士大夫中“贰臣”的典型代表,也是清初被低估了的文学家。在王朝鼎革之际,身为旧朝低级官员的他在目睹家乡遭受农民起义军的战火荼毒后,将清军视为“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义师。明亡后,彭而述最终选择出仕新朝,...
关键词:明清易代之际 贰臣 彭而述 身份困境 
王维:一个唐朝“贰臣”的生与死
《文史天地》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张斯扬 李文畅 
公元757年10月的一天,唐军在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大败叛军安庆绪部,成功收复了丢失两年之久的京城长安。身居皇都的居民们不说载歌载舞,也着实是松了一口气。但在这时,身处杨国忠旧宅的几人却是整日胆战心惊、志志不安,他们并不是自愿...
关键词:诗人王维 安庆绪 唐军 生与死 贰臣 安史之乱 长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