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证

作品数:53被引量:11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刘进娜谢鸣蒋自强赵荣华于晓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亚太传统医药》《中药药理与临床》《北京中医药》《四川中医》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雪华教授运用“和法”辨治内伤发热证验案二则
《亚太传统医药》2023年第8期118-121,共4页刘大宇 姚睿婷 尚学辉 王雪华 王国杰 
王雪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黑龙江省中医药经典普及化专项课题(ZYW2022-099)。
列举二则临床验案回顾性分析,记述一则小儿不明原因发热案例、一则妇人热入血室案例的诊治过程,分析其理法方药,探究“和法”治疗内伤发热的临证思路与经验,为不明原因发热及热入血室证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伤发热 和法 临证经验 中医药辨治 
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治疗阳虚发热证经验浅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年第13期69-72,共4页周瑞彬 吴文笛 姜莉云 杨翼豪 许云姣 蔡悦青 李兴艳 
云南省科技厅-云南中医药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2101AZ070001-133);云南省科技厅-云南中医药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2101AZ070001-007);云南省科技厅-云南中医药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2101AZ070001-031);昆明市卫生科技人才培养项目医学科技学科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周瑞彬[2022-SW(后备)-82];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科研课题项目(2022-03-04-011)。
阳虚发热多属内伤发热的范畴,以扶阳学术流派及温补学派论述较多。在扶阳学术流派为阳虚发热,治疗以辛温法为主,温肾水以引火归元,甘入脾、辛走窜,且主药附子可通行十二经脉,力在少阴,以白通汤、大回阳饮、潜阳封髓汤为主方;而在温补学...
关键词:阳虚发热 阴阳辨证 密阳法 
从六经辨证治疗癌病发热证治思路初探被引量:1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90-94,共5页周家程 罗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3947);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CΧ20-0619)。
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易于出现发热症状,且往往虚实夹杂,内伤与外感并见,给辨证施治带来一定的难度。从六经辨证入手,首先根据太阳病恶寒发热、少阳病往来寒热、阳明病日脯潮热、太阴病气虚发热、厥阴病厥热胜复、少阴病阴虚内热的特...
关键词:六经辨证 癌病发热 证治模型 
小儿夏季发热证治
《保健与生活》2020年第16期66-66,共1页徐经世 
小儿夏季发热,又名“暑热症”,此病多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多见于3岁以内的幼儿。现就其证治略论如下。1.病因病机小儿夏季发热按其证候归纳有三:一是发病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盛夏酷暑季节,集中在6、7、8三月,一待交秋转凉,病...
关键词:病因病机 暑热症 小儿夏季发热 盛夏酷暑 第二年 证治 发病时间 季节性 
临证发热证治举要被引量:3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年第6期44-49,共6页刘玉超 刘清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中医药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9号)。
结合10则不同疾病不同证因引起的发热,探讨发热证治。认为其病因可见外感,又见内伤,治疗需辨病辨证结合,辨别虚实,审证求因。
关键词:发热 外感 内伤 审证求因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辨证论治妇科病术后发热被引量:1
《河南中医》2019年第11期1699-1702,共4页陈巧利 周小琳 
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2017-124)
妇科病术后发热主要由气、血、痰、湿等郁滞化热,以及气、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发热而致,此类发热往往伴有气郁、血瘀、湿停、痰凝及气虚、血虚、阴虚等证侯。中医药治疗妇科病术后发热,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并根据证候泻实补虚...
关键词:妇科病 术后发热 湿热内阻证 阴(血)虚发热证 正虚邪侵证 
《伤寒论》发热证治被引量:11
《河南中医》2017年第5期745-748,共4页陈晓辉 李晓宇 刘兴兴 张媛 唐宋 
2015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科研苗圃工程项目(编号:MP2015-46);河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博士基金项目(编号:BSJJ2011-23)
《伤寒论》对发热的证治对后世发热证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如三阳病发热多为外感发热,三阴病发热多为内伤发热。太阳病发热者,可用汗法解表散热;阳明病发热者可用清、下两法,辨明在经在腑,用清法解毒清热或者用下法泻下里热;少阳病发热者...
关键词:发热 证治 《伤寒论》 张仲景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发热临床研究被引量:17
《中医学报》2016年第6期892-895,共4页邓彩云 张龙月 陈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感寒发热证:采用荆芥10 g,防风10 g,苏叶10 g,当...
关键词:产后发热 感寒发热证 血瘀发热证 阴虚发热证 
周乃玉应用经方治疗风湿病发热证医案分析被引量:1
《北京中医药》2016年第4期398-400,共3页陈爱萍 张秦 
1桂枝汤 患者,男,35岁,2008年11月7日初诊。患者下腰背强痛10余年,加重伴发热15天。刻下症:下腰背强痛,夜间甚,转侧不利。时伴低热,体温最高37.9℃;恶风寒,乏力。红细胞沉降率(ESR)40 mm/H;C反应蛋白32 mg/L;骶髂关节CT:双侧骶髂...
关键词:周乃玉 风湿病 发热证 医案 老中医经验 
发热证治被引量:2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第8期2702-2705,共4页陈光 王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473561);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No.2013ZX09301307;No.2012ZX09102-201-006)~~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文章试图较全面的梳理与发热相关的伤寒、温病、阴火、相火等各家理论,并总结出发热的10种证治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要点,包括解表退热法、和解退热法、清气退热法、通下退热法、清营凉血法、祛湿退热法、养阴退...
关键词:发热 证治 退热方法 退热理论 传变规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