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探测器

作品数:49被引量: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骆公序黄永明贺建峰阳再清卢波更多>>
相关机构: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南京兆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YDEN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软件与光盘》《高科技与产业化》《百科知识》《信息周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国宇航局将探测价值1万万亿美元“黄金”小行星
《海外星云》2023年第8期89-90,共2页
在距离地球3.7亿公里处,存在着一颗由铁和镍组成的小型行星体——普赛克。近日,据外国媒体报道,在经历了去年的一次失败后,美国宇航局将在今年发射探测器前往普赛克小行星探测。
关键词:美国宇航局 小行星 媒体报道 普赛克 发射探测器 
通俗易懂学物理
《科学世界》2023年第8期128-128,共1页王亚萍 
我们对“物理”并不陌生,尤其是中学生,在学习中都离不开物理课程。如今,人类可以向茫范宇宙发射探测器,让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来越快,利用智能手机就能让个人与世界相连·这背后都离不开物理的“功劳”。物理,这门探索隐藏在自然界中的“...
关键词:物理课程 智能手机 交通工具 通俗易懂 敬而远之 学物理 发射探测器 中学生 
人类发射了哪些太阳探测器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2021年第S02期22-25,共4页
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类开始向太阳发射探测器。这些探测器为研究太阳作出了很多贡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对流层:能量通过对流层中的气体加热和冷却作用向太阳表面转移。
关键词:冷却作用 太阳探测器 对流层 发射探测器 太阳表面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圆满完成
《江淮》2020年第3期55-55,共1页
3月10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每隔大约26个月,地球与火星会运行至最近位置,此时发射探测器将节省大量燃料,2020年即是火星探测活动的窗口期。按照我国火星探测工程总体计划安排,今年我国将执行...
关键词:火星探测 飞行控制中心 总体计划 北京航天 联合演练 窗口期 无线 发射探测器 
物理:原来如此
《科学世界》2020年第2期16-81,共66页小松研吾 魏俊霞(翻译) 高建荣(翻译) 
物理学是探索隐藏在自然界中的“规律”的学问。今天,人类正在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向茫茫太空发射探测器,让汽车在世界各地飞驰,并用智能手机交换着各种信息。如果认为“物理太难”而对其敬而远之,那你就会错过了解改变我们生活的这个...
关键词:智能手机 原来如此 物理知识 物理学 敬而远之 通俗易懂 发射探测器 
2019年太空大发现
《意林文汇》2020年第1期52-55,共4页佚名 
五十年前,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功踏上月球表面,成为了第一批踏足月球的人类。从那之后,人类对太空的向往越发强烈。世界各地的航天机构向火星、木星、甚至更遥远的地方不断发射探测器,同时也兴建各种类型的望远镜,探索浩瀚宇宙中的...
关键词:阿姆斯特朗 月球表面 太空 望远镜 发射探测器 
百问百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9年第11期96-96,共1页郑永春 
探索适合人类居住的外星球一直是全人类感兴趣的课题,因此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火星成为各国争相探索的对象,那么,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对其进行探测吗?火星到底是否适合人类居住呢?2019年9月28日的中科馆大讲堂中,我们邀...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 国家天文台 外星球 人类居住 大讲堂 火星 发射探测器 全人类 
2020年火星探测计划:错过一次,再等两年
《大众科学》2019年第7期40-41,共2页文泽波 
“只有地球与火星夹角为70°时发射探测器才能如期抵达火星——而这个机会窗口,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
关键词:火星探测计划 发射探测器 
火星大冲,你准备好了吗?
《天文爱好者》2018年第4期60-63,共4页宗海阳 
火星探测已成为世界各国航天领域的研究重点。登陆火星、在火星上生活也是近些年的热点话题,这不仅代表了人类想探索了解火星,更能说明人类对这颗红色星球的喜爱。除了向火星发射探测器来观测火星,我们在地球上也可以直接(肉眼)或...
关键词:火星大冲 发射探测器 天文望远镜 航天领域 火星探测 登陆火星 人类 观测 
史无前例的接近太阳 NASA 将向太阳发射探测器
《信息周刊》2018年第2期21-21,共1页Sophie周 
当地时间2018年3月28日,美国马里兰州Greenbelt举行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媒体预展,探测器在被运往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之前进行最后的测试。这颗新型太阳探测器计划将于7月31日发射,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任务,是人类探测器有史以来首次进...
关键词:NASA 太阳探测器 航天中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