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职权

作品数:43被引量:19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孙永军徐昕赵晓建向前李浩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财经政法资讯》《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魅力中国》《海南开放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书证提出命令的适用逻辑与完善思路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75-83,93,共10页蒋文怡 
书证提出命令是在法院认为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时发出的要求被申请人提交相应书证的命令。依托武器平等原则以及诚信原则,书证提出命令具有司法适用的法理基础。然而,尽管书证提出命令在破解证据偏在,扩大当事人收集证据方面作用凸...
关键词:书证提出命令 武器平等原则 证明责任 法官职权 权益保障 
论人民陪审制改革的价值导向被引量:1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63-65,共3页王勇 
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人民陪审制改革路径的检视与改进”(项目编号:SQ201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影响着人民陪审制改革的价值导向,社会公众的观念认知和利益实现也对制度改革提出价值需求。通过考察人民陪审制改革的立法和实践可以发现,强调法官和陪审员角色分工与协作、强化法官职权对陪审程序干预、回应现实司...
关键词:人民陪审制改革 角色分工与协作 法官职权对陪审程序干预 司法需求 功能趋于分化 
论民事公益诉讼中法官依职权发出文书提出命令--原理证成与限制性适用被引量:1
《西部法学评论》2021年第3期108-121,共14页王瑞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前沿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2020106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民事公益诉讼中,证据偏在的问题更加严重,仅依靠当事人申请文书提出命令,难以保证公共利益的维护.基于职权探知主义,人民法院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可不受约束性辩论原则的限制,有必要也有义务依职权发出文书提出命令以维护公益.但就我国...
关键词:民事公益诉讼 文书提出命令 法官职权 «新民事证据规定» 
论实质真实——以德国刑事诉讼为背景的考察被引量:11
《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126-135,I0004,共11页施鹏鹏 
施鹏鹏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实质化改革研究”(17BFX046)的阶段性成果
德国刑事诉讼的主导原则是实质真实,这也是职权主义国家区别于当事人主义国家的核心特质。实质真实的传统从中世纪起便在德国生根发芽,经历了传统职权主义、拿破仑法典所构建的新职权主义、1877年《德意志帝国刑事诉讼法典》的半职权主...
关键词:实质真实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法官职权查明义务 刑事协商 
微观的司法管理:基于英美民事司法的考察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9-14,共6页孙永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司法知情权视角下公众查阅法院卷宗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YJA820017
学术界通常将司法管理分为广义的司法管理和狭义的司法管理。法官在具体民事案件中对案件的处理可以看作是第三种意义的司法管理,作为微观意义的司法管理,其与广义的司法管理、狭义的司法管理构成了司法管理的有机体系。英美国家近年来...
关键词:司法管理 法官职权 管理型法官 案件管理 
家事审判中非讼法理的适用界限被引量:1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31-136,共6页韩红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纠纷解决模式实证研究”(17YJA820034)
基于家事案件的伦理性、公益性和隐私性,理论界对家事审判中诉讼法理和非讼法理的交错适用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并非所有的家事案件中都适用非讼法理。家事非诉案件适用非讼法理毋庸置疑,但在家事审判中对于当事人具有处分权且与公益...
关键词:家事审判 非讼法理 法官职权 
认罪协商机制中的法官职权——基于C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实践的考察被引量:19
《广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222-230,共9页卢乐云 曾亚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检察官与被追诉人进行量刑协商,法官则对协商合意进行实质审查与裁判确认。试点过程中,法官表现出对新角色的不适应性,在职权行使上存在司法审查重事实基础轻自愿性审查、司法审查与协商自由权的界限不清、协商失败...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 认罪协商 法官职权 司法审查 不适反应 
“庭审中心”视角下对民事庭前程序的重新审视被引量:1
《昆明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60-65,共6页何拳拳 
我国庭前程序的构建设计未能正视其设置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作为诉讼程序的一环,对其进行设计首先要与庭审架构相适应。集中庭审模式的采用使得庭前程序需要尽可能地明确当事人的主张并归纳出有效的争议焦点。其次,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当事...
关键词:庭前程序 集中化庭审 争点整理 法官职权 
家事案件事证搜集任务之分配——以法官依职权调查为视角
《公民与法(审判版)》2017年第11期27-29,共3页温新征 张永波 
肇始于基层法院实践的家事审判改革,发展到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全国改革试点,“加大家事诉讼中法官的职权干预力度,聘用或聘请家事调查员参与家事案件调查,对于当事人确实难以举证的案件事实,依职权调查取证”,无疑是对传统“谁主张...
关键词:法官职权 案件调查 家事案件 分配 搜集 最高人民法院 证据规则 审判改革 
绝对的消极被动抑或适度的积极主动——对刑事法官庭审职权的探讨被引量:2
《证据科学》2017年第5期536-546,共11页李章仙 
刑事庭审实质化的改革应当破除对法官职权的误解,不能将庭审中法官职权的行使直接等同于对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的侵害。追求客观真实的司法传统要求法官依职权对程序进行控制和管理,兼顾诉讼并行价值离不开法官对庭审节奏的把握,实现控...
关键词:庭审实质化 法官职权 实质真实 查明真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