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学说

作品数:70被引量:7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喻中宋洪兵乔松林关健英邱涛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约法三章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2024年第5期28-29,共2页柯柯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轰轰烈烈的战国时代,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在华夏大地上建立起来。然而,秦信奉法家学说,推崇严苛的律法,民间百姓对此早就多有不满。再加上秦二世盲目信任奸臣赵高,百姓愈发怨声载道,反抗的火焰也开始四处燃烧...
关键词:统一六国 赵高 英雄人物 刘邦 秦二世 楚怀王 法家学说 华夏大地 
论荀学的正统性及其对三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兼论荀学与法家学说的比较
《邯郸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62-75,共14页杨万江 
长期以来,认为荀学歧出于儒家正统的说法严重地败坏了荀学的声望,并扭曲了人们对荀学的认识和理解。从梳理儒家正统,特别是商政法治传统开始,讨论荀学的道德理论、法权理论、法治市场经济理论和天下理论如何与三代到孔门中正人之价值的...
关键词:荀学 正统 三代政道 
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题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23年第11期4-8,共5页张定勇 
试题简评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题,命题材料节选自《韩非子·十过》。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思想,又吸取了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在《十过》中,韩非指出了君主应该避免的十种过错,并列举了君臣因此致祸的历史事实...
关键词:全国乙卷 法家学说 韩非子 命题材料 高考 历史事实 君主 
再识“法家”
《环球人物》2023年第17期106-107,共2页苑天舒 
19世纪以前,中国的政治格局主要是由朝贡制度所支撑的天下体系,一切政治都是内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交;而在当今这种万国体系与国际关系中,中国曾经一直享有的独尊地位迅速矮化、崩塌,政治的核心不再只是内政,而是内政与外交。如何在...
关键词:富国强兵 天下体系 法家学说 朝贡制度 独尊地位 内政 外交 现代性 
胡亥的回避性人格及对法家学说的终极思考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7-11,共5页王绍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ZS044)。
二世胡亥通过沙丘政变登上皇帝之位,未能实现统治政策的转变,反而在赵高的操纵下,诛杀同胞与功臣,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导致了秦朝的短命而亡。二世的所作所为,既与他所受的教育有关,也受他回避性人格的影响。胡亥追求无...
关键词:胡亥 回避性人格 法家学说 
一种新解读:论法家学说的政治视角与法治视角被引量:9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67-81,共15页宋洪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法家政治原理研究”(20FZXB021)阶段性成果。
法家学说是一种古典形态的政治思想体系,法治思想是其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与法治分属不同场域,并非以任何一端覆盖另外一端的关系。法治不及以及法治脆弱之处,便是政治活跃的地方;法治主常,政治主变。法家学说明确区分了以"君"...
关键词:法家 政治 法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反腐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基于法家学说中制度反腐的分析
《党政干部学刊》2021年第9期28-35,共8页张凯兰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对于反腐有深刻的认知,在秦朝进行了构建廉政法律体系、注重法律平等性、明确全程官吏考核、建立监察体系与队伍、形成教育教化机制的系统实践,对于制度反腐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当今中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科学立法,...
关键词:法家 法治 制度反腐 社会参与 
法家的“尊君权”不等于专制
《历史评论》2020年第4期128-129,共2页喻中 
自汉代以来,法家总体居于被批判的地位。清末以降,法家思想经常成为专制主义的代名词。这种认知遮蔽了法家学说的正面意义。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部分,法家学说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法家确实主张“尊君权”,但并非孟德斯鸠所谓的专...
关键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商君书》 《韩非子》 法家学说 孟德斯鸠 法家思想 专制主义 基础性理论 
法家学说与先秦秦汉反腐败制度创建被引量:4
《管子学刊》2020年第1期44-53,共10页邱涛 
先秦法家思想是传统中国法律思想和制度创设的重要来源。中国古代社会随着财产私有贪贿现象日渐突出,反贪腐的法制建设及其思想来源,法家思想当然居其一。以法家和儒家反贪腐思想为互证互补的重要内核,先秦和秦汉反腐败制度得以创建和...
关键词:先秦 法家学说 反腐败 制度 创建 
主持人语
《管子学刊》2020年第1期43-43,2,共2页宋洪兵 
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先秦诸子的思想,皆关心政治问题,此即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所谓"皆务为治者也"。儒家、道家、墨家等,基本都在政治之外指点政治的"应然"面相,唯独法家,真正进入政治,揭示政治的本质,并试图从政治的视角来规范与引...
关键词:法家学说 韩非子 主持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